阅读历史 |

第118章 体验民生疾苦4(1 / 2)

加入书签

陈峰告诉她说:“这种线一般是家庭家用,没有特殊情况,用个十年八年是没有问题的。线路老化了可以局部更换,这都是小问题。耐压不高,但当地村民也没什么家用电器,连电视电饭锅都没有,只用来照明,电线的负载量少,基本没问题的。”

简宁哦了一声,又问,“万一他们以后买了家用电器呢?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如果电线耐压不够,岂不是很麻烦?你们搞技术的不是最擅长规避风险吗?选电线的时候没想那么多?”

怎么会没有想那么多?

陈峰叹了口气,实话跟简宁说:“我们搞技术的最希望所有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不要留下把柄让人诟病。当初在申报材料的时候肯定是按最好的申报。可是公司有公司的考虑,要节约成本,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大的效益的事,所以具体买过来什么我们就管不着了。反正尽人事听天命。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也不好多说。”

简宁被他的话惊了一下:“你的意思是,技术部申报的东西是最好的,结果买过来的是这种?也就是说,采购完全没有按技术部的要求去买东西?”

不单单是每个部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的事情,而是简宁很介意采购部买过来的东西跟技术要求完全不一样。

连个解释和提前告知都没有……公司这么长期运营下去不怕出问题?

“这件事唐经理知道吗?从专业角度出发,唐经理难道就没有什么意见?”

陈峰说:“因为出发比较紧急,来之前唐经理也没见过东西,应该也不知道,但现在肯定是知道了。也没见他说什么,大约是默认了这件事情吧。”

简宁觉得他们这个做事的态度非常荒唐。

这么大一个工程,这么多人辛辛苦苦兴师动众弄出来,如果根本不是想要的结果,做出来有什么意思呢?

公司要的是推广效应,而不是自己打脸。做一个豆腐渣工程,事情办了,到最后再被人诟病。岂不是得不偿失?

简宁又问陈峰:“你你有没有跟唐经理请示,这东西到底能不能用?唐经理又有没有跟采购核实,到底是买错了,还是他们有意想节省成本,还是根本就有人在从中作梗?万一是弄错了,或者有人从中作梗,用高价的钱买了低价产品,自己赚取了中间差价。到时候事情败露,技术部能解释得清?推脱得了责任吗?”

陈峰只是个单纯的理工男,从象牙塔里出来后就一头扎进了技术部,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对于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基本没有了解。

但简宁就不一样了。从小就在斗智斗勇中长大的人,为了活命,很多事情不得不举一反三,翻来覆去的想。

所以她这么一说出来,陈峰吓了一跳:“有这么复杂吗。一个电线而已,又不是耐压不够,怎么被你说得这么严重?”

简宁说:“不是我说的严重,是事情本来就严重。我建议你最好还是跟唐经理确认一下,书面确认,留个证据。这样就算到最后出了事,有我这个证人和书面证据在,跟你也没有关系。”

陈峰觉得简宁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便跟她一起拿着手机上土丘给唐经理打电话。

谢天谢地,今天晚上唐经理的电话终于打通了。

陈峰扯着嗓子在山丘上跟唐经理把事情说了一遍,埋怨他手机怎么老是没反应。

唐经理说,“我这里跟你那里一样啊,没有信号,如果不跑到高一点的地方来,手机完全是个废物。你这样,先别架线,明天我打电话回公司问一下。确认清楚了咱们再开始。简工提醒得有道理,我们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陈峰答应了唐经理,二人散开各自回去睡觉。

昨天没有洗澡,今天在外面奔波一天,身上出了很多汗,又沾了很多灰尘,简宁必须洗洗。

从村长家回去,她问三妹洗澡要去哪里洗啊。三妹说:“我们村子里有一口井,都是在那里打水回来的。自己在锅里烧水洗。姐姐看起来很干净,不用洗这么勤的。奶奶说我们四五天洗一次就可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