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居心叵测(1 / 2)
且不说钱财这些俗物,最重要的是边境六城。
当初魏晋两国开战,晋国派了多少兵马才打下边境六城,如今宁王一句话要将边境六城归还,这怎能让他们不惊讶。
听到晋国的使臣率先开口反对:“殿下,不可!”
这回,李承明终于转头看向自己的属下,他的眸子微不可察地眯起来,透出警告的意味:“本殿做的决定何时轮到你来质疑?”
使臣硬着头皮,顶着压力道:“殿下,当初咱们为了打下边境六城,废了多少兵力,殿下万不可将六城拱手送人,若是此事让陛下知道了……”
“知道了便知道了。”李承明语气不耐,“黄大人可别忘了,本王可是父皇最疼爱的皇子,本王要娶大魏的长公主,便是拿边境六城来当聘礼,父皇也不会说什么。”
“况且……”李承明顿了顿,转了个身,目光重新投到钟如意身上,又恢复成先前柔情蜜意的模样,“若是本王娶了长公主,那今后,晋国和魏国便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无需计较,当然更不会兵戈相向。”
一家人?!
魏国和晋国成为一家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两国都不会再起战端!
大魏绝大多数臣子,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唯有少数几个历经风浪的精明老臣,还保持着理智和冷静。
自古以来,天底下没有凭空掉馅饼的事。
凡有所得必有所失。
一国皇子,若是真的会为了情爱昏聩到如此地步,把将士们辛苦打下来的城池拱手相送,那他应该也活不了太长时间。
宁王李承明的态度,看似行事毫无章法,被感情冲昏头脑,其实字句皆是扮相。
从刚到汴京城时,他就已经开始营造自己任性妄为的假象,好让大魏的臣子放松警惕,顺利拐走大魏的长公主。
张明灼在朝堂上沉浮四十载,一眼就看穿了宁王的意图。
他再次站出来,努力挺直了脊背,掷地有声道:“宁王殿下的心意我们已然知晓,可长公主毕竟是先帝钦封的辅国长公主,断然不可能嫁到晋国。”
李承明也知道和亲一事没那么容易,他不气馁,继续笑着道:“张大人,本殿和贵国长公主和亲,对两国而言都是天大的好处,张大人你年纪大了,性子古板固执,不知变通,不知情爱的滋味,就不要掺和我们年轻人的事了。”
“再说了,本殿要娶的是长公主,而不是张大人,长公主都还没回答本殿,张大人为何急着替长公主做决定?难不成如今大魏上下,都是张大人一个人做主吗?”李承明的话半点不客气,还暗讽丞相张明灼窃权。
张明灼被这话气得心底拱火,但他到底见惯了风浪,还不至于当场失态。
正欲再度开口,坐在首位的钟如意忽然道:“张大人的意思正是本宫的意思,宁王殿下的好意本宫心领了,可本宫受父皇遗命,暂代陛下处理朝政。在陛下弱冠亲征之前,本宫断不可离开大魏,远嫁晋国。故而,还请宁王殿下见谅。”
“想是长公主第一次见承明,不了解承明的为人。长公主别急着拒绝承明,先给承明一点时间,待半个月后,长公主就会知道,承明为人赤诚,是个好夫婿。”
李承明言辞恳切,目光灼灼。
一国皇子,姿态都已经放低到这个份上了,钟如意和张明灼也不好继续驳他面子。
虽然李承明这人脑子有点问题,但他毕竟是晋国皇子,该给他留的脸面还是要留的。
钟如意对李承明留在大魏的请求不置可否。
此次接见晋国使臣的朝会,在钟如意含糊的态度中落下帷幕。
晋国使臣在鸿胪寺卿的带领下,住进了驿馆。
先前在大殿上,宁王口出惊人,使臣也是措手不及,只不过当时看在宁王是自家人的份上,才没有当面反驳宁王。
可当众人住进驿馆,便再也压不住心底的不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