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两个计划(1 / 2)
翌日,范进忠和王氏夫妻两,分别向宋府和侯府递了拜帖。
汴京城内,有两个宋府。
一个是正二品的翰林学士,当朝大儒,天子之师的府邸,而另一个,则是正三品武将,云麾将军的府邸。
范进忠要去拜访的,是他的老师,翰林学士宋博文。
由于事先递交了拜帖,宋府的人都知道吏部侍郎要来。
范进忠到了宋府,是宋家的长孙,宋鹤卿出面接待他的。
当初,范进忠举荐宋鹤卿去赈灾,宋鹤卿因为办好的赈灾的差事,品阶升了一级,还被长公主破例调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虽不如翰林院有前途,却是最能磨炼人的地方,如今朝上的张丞相和祁太尉,都曾在大理寺当差。
长公主把宋鹤卿调到大理寺,明显是对他寄予厚望。
宋鹤卿知道,自己能得长公主青眼,皆因范进忠当日的举荐。
对此,他也很感激。
毕恭毕敬接待了范进忠。
“范大人,祖父在三希斋修书,请随我来。”
“有劳小宋大人了。”
宋家乃书香门第,族中子女皆好读书。
宋家书房藏书颇丰,不仅涉及天文地理、游记杂谈,甚至还有治国匮策,为了装这些书,光是书房就修了三个,三希斋是三个书房中最小的一个。
很快,范进忠在宋鹤卿的带领下,来到了书房。
范进忠叩门三下,得到应允,乃入。
推开书房大门,浓重的书卷墨香气袭来,映入眼帘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书架上全是书。
范进忠来过书房多次,每次来都会被宋家的书房所震撼。
那一排排的书架上,有竹简、图册、典籍、经注……
除了书,还是书。
在这里,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恬静,能让人整个心都平静下来。
范进忠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穿过一排又一排书架,终于在最里面看到了恩师宋博文。
宋博文已是耄耋的老者,须发皆白,脸上褶子堆叠,身上暮气沉沉。
然而,这样看似普通的老者,却是天下文人的信仰。
在朝中,无论是丞相还是太尉,甚至是先帝,都很尊重这位大儒。
宋博文躬身坐在书案前,手执毫笔,一笔一划地在纸上书写。
他周围的地板上,堆满了书册和竹简。
他置身书海,岁月静好。
范进忠没有开口打扰老师,只是默默走到老师身边,跪下来磨墨。
宋博文瞟了他一眼,没有让他起来,而是继续修书。
范进忠心头一紧,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从前,他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老师以他为荣。
直到后来,他学会了官场上的虚与委蛇,学会了官官相护,在官场里沾满了泥污。
老师对他失望至极。
关切地问候:“老师近来身子可还硬朗?”
开门见山道:“说吧,什么事?”
“此前,晋国的宁王请娶长公主,而长公主却回绝了宁王的请求,为了魏国的将来,还请老师规劝长公主。”
宋博文握笔的手顿了顿,笔尖上的浓墨骤然滴在宣纸上,化成了浓稠的一团黑色,遮住了纸上的字迹。
他抬起头颅,目光中带着愠怒,严肃道:“就算是敌人打倒了汴京城门口,但凡大魏还有一个儿郎站着,不会牺牲任何一位妇孺,若是边境六城因长公主和亲而回归,那么边境六城于大魏而言,是耻辱!”
宋博文缓缓抬头,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范进忠,道:“进忠,你走吧,和亲一事,长公主殿下既有决断,我等臣子,自当听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