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九章 可堪大用(2 / 2)

加入书签

想到操劳半生的外祖,钟如意心中羞愧。

她如今的安逸,是外祖操劳半生,多次拿命相拼才换来,可她当初却只想着自己如何安然度过后半生,完全没考虑过为自己牺牲的亲人,她有愧。

钟如意垂首不语。

顾明朗觉察自己的话引得外甥女心伤,笑着把话题引开。

“之前你母后给舅舅飞鸽传书,后来你外祖父做主,把宋淮派回来,舅舅听说,那天在朱雀街上,是宋淮救了你?”

“是。”

“宋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今后有什么要紧的事,大可放心交给他,他可比你表兄靠谱多了。”

宋淮……

钟如意脑海中又浮现出青年那张俊逸的脸庞。

宋淮明明是个武将,却不像其他武将一样,长得五大三粗,他形容硬朗,五官俊朗,活脱像个文臣。

她第一次见到这个青年时,就知道,这个青年确实有能力。

可青年眉眼间却有一股阴郁之气,不像顾渊和宋鹤卿之流,意气风发。

顾明朗继续说道:“宋淮他……”刚开了个头,就停了下来。

他本想告诉钟如意,宋淮家世的问题,让外甥女多照顾一下宋淮。

可话刚说出口,就觉得,他的刻意关照不是在帮他,而是在质疑他这么多年的努力。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即便没有他的关照,宋淮不是照样披荆斩棘,从黑暗中走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宋淮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公平的,能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

钟如意看着欲言又止的舅舅,接着他的话问道:“宋淮怎么了?”

顾明朗再次叹了口气,话里带着几分无奈:“宋淮他是个好孩子。”

像是长辈在夸赞晚辈。

可钟如意却觉得,舅舅想说的话应该不是这句。

她没有往下接着探究。

反正来日方长,要是她启用了宋淮,有的是时间,慢慢去了解这个人。

这人是好是坏,是忠是奸,她能自己判断。

……

殿外,顾渊将众人的谈话听了大半。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父亲很看重宋淮,如今父亲向长公主举荐宋淮,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有了父亲的举荐,长公主定会开始任用宋淮。

假以时日,长公主就会看到宋淮身上的有点,等宋淮出人头地,他就再也不用受家里人的气了。

顾渊心情激动从慈宁宫跑出去,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宋淮。

……

殿内,顾明朗又和钟如意母女两说了一会儿贴心话,等到时辰差不多了,他才对母女两道:“好了,时辰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家看看了。”

听到这句话,顾太后心中酸涩,眼眶中泪光闪耀。

刚和兄长重逢不久,一眨眼的工夫,又要送兄长离开了。

顾太后捏着帕子擦了擦眼泪,知道自己该以国事为重,不能任性挽留兄长,只能按下沉重的心情,故作轻松道:“那我送送兄长。”

顾明朗摇摇头:“还是不要送了,你打小就喜欢哭鼻子,万一待会儿看见我离开,又哭了,岂不是让人看笑话。”

他是在为妹妹着想。

妹妹贵为太后,若是被人看到她失态的样子,只怕又会掀起一阵闲言碎语。

钟如意不以为意,她看着母后通红的眼眶,善解人意道:“母后想送舅舅,舅舅就让母后送送吧,舅舅别忘了,如意现在可是大魏的辅国长公主,在宫里所有人都得听如意的,有如意给母后撑腰,谁敢笑话母后?!”

“你这孩子……”

顾太后嗔怪,话里却没有责怪的意思,

顾明朗也只是笑,拿这对母女没有办法。

钟如意和顾太后一起送顾明朗出宫。

路上,顾太后和顾明朗不停地说起这些年大魏的变化,以及发生在边境的故事,钟如意是不是附和几句。

她落在两位长辈身后,看着两位长辈的背影。

她长那么大,一直都是几位长辈在为自己遮风挡雨,如今,她长大了,也到了她为几位长辈遮风挡雨的时候了。

虽然舅舅从来不在她面前诉苦说难,但她知道,舅舅也有自己的难处。

舅舅是皇亲国戚,任镇北大将军。

这样先和的身份和地位,照理说应该是钟鸣鼎食,衣食无忧,显赫一世。

她还记得小时候的生辰,舅舅每次都给自己送一大堆生辰礼物,有金银珠宝,有绫罗绸缎,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

可这次见到舅舅,舅舅却只能拿出一支簪子,而且舅舅整个人看起来清瘦了许多,也憔悴了许多。

他身上的盔甲,已有多处破损,都是用针线补了又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份窘迫。

军中主将尚且如此,那军中的将士们,过着什么样的艰难日子,可想而知。

钟如意知道,眼下大魏正值灾祸之年,这一次魏晋之战,所需粮草,是先帝掏空了国库和自己的私库,才填上了这个窟窿。

如今,虽然战事暂时结束了,但守在边境的将是还要吃饭。

而在舅舅送回汴京的战报中,却从未提到过粮草的问题。

舅舅这是把粮草的重担都扛在了自己身上,就是不想给她这个外甥女压力,让她为难。

可他们是一家人,有苦有难,理应一块承担。

舅舅既然不说,她就只能装作不知道。

但她发誓,不会让眼下的窘况持续太久,很快,她要让大魏的所有将是,所有百姓,都吃饱饭。

钟如意看着眼前,顾明朗高大挺拔的身影,暗暗攥紧了拳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