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礼贤下士(2 / 2)
黄土远没有黑土养分多,对作物的生存要求比较严苛,像是南方的水稻和大多蔬菜,在黄土里都是活不成了,只适合种一些像是小麦、甘薯、土豆等耐旱的作物。
去年整个中原闹旱灾,大多数地区的作物都枯死了,而平南村的作物却活得好好的。
陈衡向钟如意详细讲诉自己是如何带领村民浇灌土地,如何判断作物优劣,如何让村民带领村民拔掉部分作物,以保证用来灌溉作物的水源充足……
钟如意耐心听着陈衡讲解关于农耕的诸般事宜,时不时会提几句问题,等待陈衡解答。
陈衡看着钟如意认真专注的模样,心中对她的那点怀疑也打消了。
只觉得,或许眼前的这个少女真的是长公主派来视察的。
看她一个细皮嫩肉,娇滴滴的小姑娘,居然对农事这么感兴趣,丝毫不嫌弃黄土地脏污,只想听他多说些。
若她别有用心,未免装得也太好了。
相较于钟如意另有目的,陈衡还是跟相信眼前的少女是来视察农桑的使者,对钟如意知无不答。
钟如意从陈衡口中大致了解了平南村的种植和收成情况,她越跟陈衡深谈,就越是被陈衡的所折服。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摸索出了怎样一条农耕道路。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天赋,诸如有人头脑聪慧,诸如有人能歌善舞,诸如有人工于心术,而陈衡,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农业天才。
钟如意打心底觉得,陈衡天生就该扎在土地里。
如果眼前的青年接受过现代的农业教育,他或许真的会成为继袁爷爷之后,又一位伟人。
只可惜,他生在古代,就算他擅长种地,却也不会引起重视。
这个时代虽奉行的士农工商,但“士”永远凌驾于其他行业之上,无论陈衡的地种得有多好,在官吏眼中,他永远只是个农户,一个比别人稍微会种地的农户。
在这个朝代,永远只有读书当官才是出路。
不过幸好,他遇到了钟如意,而钟如意也在庆幸,自己查访农耕的第一站就遇到了陈衡。
别人给不了陈衡一展抱负的空间,但钟如意可以。
她比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深刻意识农耕的重要性。
虽然她不是学农业出身,但她也知道不少关于农桑的知识。
虽然她只是个半吊子,但她相信,只要陈衡的天赋,只要自己稍加点拨,假以时日,陈衡或可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钟如意看着陈衡侃侃而谈的模样,眼中不由自主露出精光,像是八百年没吃到肉的狐狸。
一直默默跟在钟如意身边的宋淮,看到长公主脸上鲜活生动的表情,心中忽然一阵柔软。
长公主跟大魏历任掌权者都不同,以往的那些君王,都自命不凡,他们那些人的头颅,永远是高高在上,不见民间百姓疾苦。
就算有个别仁慈的君王,也做不到像长公主这样,对待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对待所有仁人志士,都持着欣赏的态度,不为他们的门第所累。
虽然在汴京的时候,他已经知道长公主是个礼贤下士的仁君。
但此刻,看到长公主如此重视一个农户,眼中的欣赏的赞叹溢于言表的模样,宋淮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长公主的贤明。
大魏有长公主这样的领导者,是大魏的幸事,也是那些腹有丘壑,却为门第所累的能人志士的幸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