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八章 粮食问题(2 / 2)

加入书签

钟如意不以为意。

她知道粮食对一城百姓的重要性,而现在,正是粮食派上用场的时机,现在不施加粥,只怕城外饿死的,和病死的百姓会不计其数。

她开口为城外的难民求情。

“贾大人,若是现在不施粥,成为百姓就会被活活的饿死,那可都是人命啊!”

贾钰态度坚决:“不行,荆州的粮是荆州最后的屏障,若是晋国人打过来,而荆州无粮,城里的百姓全都会遭殃,本官是荆州的太守,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先为荆州城的百姓做打算,本官不能拿一城的百姓冒险。”

钟如意大声吼道:“可现在,更需要粮食的是城外的难民,而不是荆州城的百姓!”

贾钰皱着眉头,大声呵斥:“宋夫人,麻烦你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你只是一个官眷,而本官是朝廷命官,你无权命令本官!”

站在一旁的宋淮看到贾钰针对钟如意,上前一步,护在钟如意身前,目炬如隼地瞪着贾钰。

开口,寒声道:“开仓!放粮!施粥!”

字句饱含威慑。

宋淮上过战场杀过人,身上带着血腥的煞气,尤其是他愤怒的盯着一个人的时候,锐利的目光,简直让人头皮发麻身体发寒。

贾钰被这样的目光看得心慌,气焰上矮了几分,也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话不妥,缩着脖子小心翼翼的说道:“不能放粮,如果放粮,那遭殃的将会是城里的百姓。”

钟如意听着贾钰的话,无奈的叹了口气。

她明白贾钰的顾虑。

确实,身为一城太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优先考虑城内百姓,他拒绝放粮,也是为了百姓好,这无可厚非。

钟如意放缓语气,退了一步。

“那就放一半的粮食。”

“不能放!”贾钰继续坚持。

他话音刚落,宋淮刷的抽出手里的刀。

刀出鞘不过三寸,刀锋上的寒光反射道贾钰脸上。

贾钰听到刀锋出鞘的声音,他看着闪烁着熠熠寒光的刀锋,不自觉咽了咽口水,一颗心脏颤了又颤。

不是说宋鹤卿出生清流世家,是乙酉三年的探花郎吗,他怎么一言不合就拔刀,还凶神恶煞的,这还是读书人吗?

钟如意重申:“放一半的粮食吧。”

贾钰顺坡下驴:“那就……放一半的粮食……”

勉强解决了粮食的问题,钟如意才把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大夫们。

问道:“各位大夫,如今城内各个患者的情况如何?”

众多大夫中,一个佝偻着背,须发皆白的老大夫站出来,应道:“情况不太妙,如今城内的患者病情不一,好多人高烧不退,即便用了药,也无济于事。”

这个回答在钟如意意料之中。

鼠患本就是难以治愈的疾病,若是随便两副药就能治好,也不会被称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