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蛋散(2 / 2)
将面粉堆放在案板上,陈墨往里面打了几个鸡蛋,然后手里捧起一大碗凝固的猪油,体内的天力转化为热力,让碗里面的猪油融化。
毕竟猪油这东西常温下就会凝固,但是陈墨需要使用液态的猪油,所以他直接加热溶解猪油,然后慢慢地将其淋在面粉中间,与鸡蛋混合在一起。
陈墨一只手搅拌着面粉,另外一只手拿着南乳水慢慢倒入。
一边倒,一边搅拌,中间还撒入一些盐。
一直搅拌成团,陈墨才将其放在一旁醒面。
陈墨做的这个东西叫做蛋散,也可以称为炸蛋散,因为他等等要炸制。
这种东西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着不一样的别称,例如馃箆(bi)儿、麻叶子、果子片儿等等。
反正名字很多,造型很多,但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材料做出来的东西。
趁着醒面的时候,陈墨终于可以开始继续制作烤鸭了。
此时的鸭子已经被晾干了水分,陈墨拿起一罐麦芽糖,用水兑开。
用麦芽糖水来刷皮已经是基本操作了,做很多的烤鸡、烤鸭、烤鹅、烤乳猪,都会用到麦芽糖水。
因为麦芽糖水能够让这些东西的皮变得色泽红润,看起来更加诱人。
将鸭子全部浸入到麦芽糖水中,然后捞出晾干。
这个晾干其实一般都需要很长时间,夏天的时候只需要四到六个小时,春秋二季则是八个小时,冬天就要一整夜。
因为温度对鸭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不过陈墨将其放入状态箱里面,直接固定环境状态,然后再来一个时间加速。
如果做的是粤式烧鸭,就不用这么麻烦只需要直接风干就行了。
不过粤式烧鸭是需要腌制的,而且制作的脆皮水也是有所不一样,就好像这次陈墨只是用了麦芽糖,而没有加入红浙醋以及白醋进去。
但最重要的是,粤式烧鸭对鸭子的要求相对要简单许多,因为鸭子质量不那么好的时候,依旧可以使用腌制的调料弥补肉质上的问题,而北京烤鸭则不同,不加入任何腌料,所以对鸭肉的肉质以及鲜活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人们常常疑惑,为何北京烤鸭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为要保证鸭子的鲜活以及质量,那么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
而且北京烤鸭也因为没有腌制的原因,越是靠近鸭屁股的肉就会越有一种腥臊味,十分浓郁,所以这部分的肉也不能吃。
一只鸭子片完之后其实能吃的地方也不多,所以感觉上自然也没有粤式烧鸭和南京的金陵烤鸭实惠。
醒面、晾干这两个步骤需要一点时间,所以陈墨开始切黄瓜,将黄瓜切成细丝放在一旁,然后又调了一个酱料。
面不用醒太久,陈墨揭开保鲜膜,微红的面团散发着淡淡的南乳的香气。
陈墨用擀面杖将面团直接压成薄薄一片的面皮,撒上薄薄的面粉再叠在一起,然后再次擀平。
层层叠叠之下,经过陈墨多次的碾压后,每一层的面皮都变得很薄。
这个时候陈墨就拿起刀,将叠起来的面皮切割成比春卷稍微小一点的尺寸。
实际上其实只需要十几块就可以,但是陈墨还是直接切了一大把,然后将其一片片的滑入油锅中。
其实这种东西也可以当做是煎饼果子里面薄脆的那一片东西的缩小版。
只是陈墨制作的这个,在粤东地区叫做蛋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