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 灯会上的变故(1 / 2)

加入书签

初九,秋风带着凉意。暮色降临,弯月高悬。

书房外头,凌若已经等了半个时辰。门外的小厮拦着她,只说将军正在处理公务,不便打扰。

凌若站的太累了,想要坐在阶前歇歇,低头看了一眼一身素白的织锦,咬咬牙凑到门前。

“将军前日可是亲口答应了同我出门的,若是您事物繁忙,那我自个儿去了?”

她假意要走,门内传来卫昭不满的声音,“你敢?”

书房的门打开,眼前的凌若一身素白,腰间月白色镂金玉带束腰,同色披风上绣着大朵蔷薇花,乌发如瀑,斜斜的挽了一个髻,上头簪着半开未开的蔷薇玉簪。

她一见到卫昭出门,立刻蹭上前,“难不成生的好看的人都喜欢一身白衣?”

“胡闹。”

他敛眉低声训斥了一句,才带着她出门。

过了回廊就看到安歌自北边过来,她远远的瞧见凌若同卫昭一前一后的走过了,两个站在一处,端的是一副绝美的画作,任谁看着都觉得赏心悦目。

“安歌姑娘?”凌若心情不错的和她打了一声招呼。

安歌见到卫昭规规矩矩的施礼,才回了凌若一句,“凌姑娘。”

“不知将军今日可有空闲?”她低眉顺目的问道。

卫昭面无表情,“正要出门。”

“安歌姑娘不如同我们一起出去看灯?”

凌若看到安歌一身精致的打扮来此,分明就是想同卫昭出去看灯。

“她身子不好,不喜出门。”

安歌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卫昭已经出言拒绝。

凌若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卫昭,试图提醒他看看安歌的一身打扮,这模样怎么看也不像是不打算出门的。

但是卫昭并没有给她机会,自顾自的向前走去。

安歌满心失落的站在原处,目送卫昭离开。

上了马车,凌若试图的询问,“将军……公子您难道就没有看出来安歌和往常有什么不同嘛?”

他无意搭理凌若如此无聊的问题。

“您?真的没看出来?”

凌若叹息,原来他至今还未娶妻也不单单都是外在的原因。

“有何不同?”

卫昭反问。

“安歌姑娘明显精心打扮了一番,想必是特意为了和您出来赏灯的,您都没有注意到。”她眉毛险些拧到了一块,一心替姑娘感到不值。

卫昭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番凌若,“原来你不想跟本将军出门,既然如此那咱们回去吧。”

“别!”

“我不是这个意思,将军……公子您误会了不是。”

凌若讨好的堆着一脸笑。

“说起来公子您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回应她的只有寂静,凌若不甘心的又问了一句,“若是说门当户对,那你岂不是只能考虑当朝的公主了?”

“不过嘛,夫妻之间最好还是要有感情基础才好,不然便只是门当户对,日后……也罢,日后你多纳些小妾也行。”

她一个人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卫昭丝毫没有搭理她的意思,她自讨没趣,便闭嘴了。

马车内安静下来,街上喧闹声传进耳朵,热闹异常。

“怎么不继续说了?”卫昭闭目养神。

她甚是不满,“你又不搭理我!”

凌若趁着他闭眼沉思,仔细打量卫昭的眉眼,一个人竟可以生的如此好看,日后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家姑娘。她心里小小的惋惜了几分,面上带着同情。

西街是灯火最热闹的地方,诸多文人雅士都聚在此处吟诗作赋,西北处的观景楼也是洛州长街最高的去处,那里可以俯瞰整条街的风景。

旁边的护城河,多有放河灯的许愿人。

勾栏酒肆,灯火如织。

后夜还有漫天烟火,街上人来人往,甚是拥挤。各种杂耍,舞狮舞龙,一派热闹繁华。

若是不想在街上,旁边的戏园子听曲也是极好的去处。

凌若四下闲逛,看着一切事物都觉得新鲜。

起先他们身边还跟着十几个护卫,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人都已经走散了。凌若一步三回头的等着卫昭,公子爷就是好大的气派,他信步闲逛,犹如在自家的后花园一般悠闲。

凌若气不过总是回头,便一把握着他的手,强行扯着他向前走。

路过巷口,杂耍的戏团忽然冲出来数十个人,街上立刻拥挤的转不开身。

手被撞开,卫昭试图寻找凌若的身影,奈何人流如织,转眼已经看不到她的身影。

凌若发觉卫昭不见,立刻慌了,她一个人在陌生的大街上,种种危险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她顺着来时的路寻找,映入眼帘的皆是陌生。

渐渐走过热闹的人流,凌若忽然发觉身后有始终甩不开的脚步,她不敢回头,只能硬着头皮加快脚步,身后紧跟的脚步身明显急促了几分。

她只顾着逃走,没有注意到面前来人,一股脑的撞过去。

来人手中的折扇应声掉在地上,白玉扇坠一声脆响摔成了两段。

“对不起,实在抱歉。”凌若头也不抬的俯身将折扇和碎了的扇坠捡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