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煊景春秋(2 / 2)

加入书签

骆千依定睛一看,只见那一页写着:

【“南余国自建立以来,从国王到诸多大臣们,大多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以及书法家和政治家的特质。

南余刺绣,天下闻名。

其发源地在南余国国都余城一带,是南余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南余刺绣大多以山水画为主,那些静谧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宁静美好。仿佛外界的纷争,都与他们无关……”】

她目光定格在了最后一段文字上:“外界的纷争……”

外界的纷争,又怎能与南余人无关呢?太傅大人的字里行间,并没有对南余人的温和及知礼仪,流露出任何的褒或者贬的意思来。

就像写到煊逸天子重视农耕,东渊人重视物资信息等等。

太傅大人都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写的。

只是骆千依还是忍不住多想了一些。后来,她用心读完了《煊景春秋》,才发现她误解了夏彧的意思。

因为书里只是强调了要吸取百家之长的观点,而没有说哪一派的思想才是对的,才是主流的。

提倡朝中的官员应该文武双全,注重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也要练习骑射。而领军出征的武官,必须精于骑射。

书本里夹杂了一张纸条,写上了上官太尉大人对夏彧的祝福语。

大意是希望夏彧做一个更优秀的男子,尽管他已经是众多皇子中很耀眼的那位了。

夏彧的书房中,还有新版的手绘作战地图。其中一张北洛国的地图,就是上官荆提供给他的。

对于上官太尉,骆千依还是怀有几分敬畏感的。

想着就快要见到上官太尉了,骆千依便声音极轻的问了夏彧一句:“夫君。没有带礼物,可怎么办?”

夏彧扬眉问道:“才发现?”

若有顾虑,可以坐着马车回王府取了来。

看着夏彧一本正经开玩笑的模样,骆千依忍不住笑了。说道:“才不信呢。”

要知道,夏彧在战胜北洛归来之后,可是将他得到的赏赐分了很多给景军将士们的。他都能想到给他下属们发放过年礼物,怎么可能忘掉他的外祖父呢?

马车在一处气派的府邸前停了下来。

夏彧下了马车后,准备伸手抱骆千依,她却羞怯了摇头道:“别。”来到太尉府,她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抱。

在清芊下车后,骆千依伸手抓紧了清芊的手腕,走下了马车。

眼前太尉府的朱漆大门顶端,悬挂着一块黑色的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题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

【“太尉府。”】

骆千依由清芊搀扶着,来到了太尉府的大门口。她的视线落在了门口的石狮子处,面对威猛的石狮子,她莫名感到了胆怯。

被面纱遮挡住的吻痕,以及无法挡住的手背处的月牙儿形印记,无处不在提醒着她:

要出洋相了。

在太尉府的守卫打开朱漆大门,给夏彧毕恭毕敬的行礼之时。骆千依见到了身着一袭白色华服的上官凌羽,来到了夏彧身边。

上官凌羽俊眉微扬,幽深的眼眸中,掠过了一道诧异的光。恭敬的对夏彧行礼,道:“景王爷,属下还以为独孤剑飞是说的玩笑话呢。”

想不到,景王爷和王妃娘娘还真的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