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露出真面目(1 / 2)
明初好奇承元怎么没被打死,再一看,却不见天哑的人影。
刚想开口问,承元正好错身于她,停下步子道:“我让他走了。”
“以他的脾气,不打到你跪地求饶怎么甘心,你是不是使诈阴他了?”明初抵近一步,用警告的口吻质问。
承元脸色难看,换成任何一男个,在提着枪将要入港的时候被紧急叫停、事后又被人打上门掀掉他家房顶他也开心不了。
“我的诈,不会用在天哑身上。”
可恶,只差一点点!
害得他到现在某处还痛地要命。
明初表示很怀疑,天哑是个不能惹的人,明初跟他学武可就没少挨他的打,对付一个差点强了爱徒的恶棍他能手软了?
见明初目中充满质疑,承元沉着脸道:“我跟他说,今后我的命就是你的,他才罢休。”
这是皇宫重地,承元不想天哑惹出大麻烦,而且真打起他,也不见得会输。
“我不要你的命。”明初拦下他,在场还有一群侍卫她不方便说别的,只道:“我跟你说的那两个条件,你能答应就好。”
“答应你的前提是……”承元眼光向后侧了侧,嘴边有一丝意味深长却又沉冷的笑容。
人没睡到手,交易可以不算,但他李元景言必信,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当然,面前的女人他也一定要得到。
现在摄政王死了,但明初的仇恨并不因此而终结,从她走出大朗山的那刻开始,她只为报仇而活着,可她注定会纠缠在李家门庭,不死不休。
轻轻眨眨酸胀的眼睛,“不说这事了,有件事需要你去看看。”
……
在王老太爷的印象里,小皇帝是个宅心仁厚的孩子,温顺乖巧,除了有些软弱,其他方面都很讨长辈喜欢,可就是这个在长辈眼里仁厚乖巧的孩子,一出手便送掉了二十多条无辜的人命。
承元得知后反应很淡,不曾责备皇帝半句,甚至当作毫不知情,依然像往常一样给皇帝安排课程,看着他读写,与他谈论各种策略。
又是四天时间过去,这两天里明初不再企图对小皇帝不利,只安心地做一个游客。
在这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的朝廷格局与体制下,皇宫里越平静,就越不平静。
四天后是公审摄政王的日子,本来定好在了刑部三司会审,找一名替身代替摄政王过堂,皇帝还一再表示要亲自看审,以此做一场戏拉拢人心。可是到了公审前一天,摄政王在秘牢中畏罪自杀的事便传开了,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大街小巷。
摄政王死讯传开,大白天的京城大街小巷竟放起了鞭炮,热闹程度堪比国寿日。
热闹归热闹,公审摄政王的事泡汤,明初想要的公义,到底没有以一种大快人心的方式得以声张。
到她手里的,只有一道追封沈遂为一品骠骑将军的诏书,而诏书上没有提到沈遂被冤害的字样,这道诏书只是对沈家的安慰,算不得昭雪沉冤。
而小皇帝对于当年太子谋反案的处理也有些暧昧不明,匆匆几笔揭了过去,对于摄政王尸体的处理,也与之前皇帝说的大不同。
原是要剁碎了喂狗,罪行昭告天下,现在变成了薄葬,但却葬在皇城后山上,皇帝说好歹叔侄一场,不忍待他太刻薄。
这些改变,都指向了那天皇帝在天寿宫大开杀戒的事情上。
承元下了早朝,回往望京阁路上时,天寿宫的小六赶了过来:“奴才去艺园问了,说是皇上杀的那个杂耍班子,那天给太后演的大变活人,奴才那个时候没在场侍候,不知道具体情况,知道的,都被……”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提到那事,他至今还冷汗直出。
没错了,和承元的猜想一样。
为什么公审前摄政王死亡的消息走漏,因此取消公审?对于摄政王的判决为什么草率?为什么说好了凌迟处置却还让摄政王全尸下葬,为什么沈家仍旧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公道,为什么对于太子旧案还是暧昧处理,遮遮掩掩?
只有一个解释,因为皇帝已经得知了自己身世,他在维护恶贼。
“好。”承元对小六点了点头,表示知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