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这一路的行程(一)(2 / 2)
人一走,裴老太太就忍不住和乔嬷嬷哼,“瞧瞧,瞧瞧,人家都说女大不中留,这儿大也不中留。这还没怎么着,就惦记成这样了!”
乔嬷嬷就笑了,“老太太,您明知道三少爷不是那个意思。”
裴老太太就哼道,“明面儿上不是那个意思,谁知道心底里到底是不是那个意思?”
乔嬷嬷就打趣儿道,“那老太太是想让三少爷是那个意思,还是不是那个意思呢?”
裴老太太一声哼,“现在我哪还能做得了他的主?”
说罢,叫丫头去叫跟着裴三少爷出去的王奎进来问话。
这王奎就是王大管事的儿子,他母亲和乔嬷嬷一样,也是当年老太太出嫁时带来的丫头。只可惜她身子骨不好,十几年前就去了。
他自小在裴府当差,心知老太太待会儿肯定要问话,就在外院的门房那里等着,一听老太太传他,赶紧跟着丫头过来。
“说说吧,你们少爷这一路都去了哪些地方,路上遇着了什么人,什么事儿,和州黄家的人可都还好?”
“是老太太。”王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紧接着说起裴家三少爷这一路的行程,“出了咱们池州府,三少爷一刻也没停,直往和州去了。和州黄家那边儿……”
王奎说到这儿,略微沉吟了一下,接着道,“……自黄家大老爷去了后,那头如今是黄家二老爷当家。原先的和州知府是黄家老太爷的门生,还算顾念旧情,从前多有照拂,一直将黄家安置在临海的渔村,虽说地势偏僻,但是前面海,侧临山,那边风浪也小些,物产也算丰足,有咱们这边的照应,日常生活也过得去。就是三少爷去之前,和州新知府已到了任,说起来这位新任知府张大人和齐首辅也攀不上什么关系,可正是因为攀不上什么关系,就要想法子攀关系,正拿黄家人做筏子,想把黄家人安置到海中的一处孤岛上,那地方虽说离陆地不算远,却也有十几里远的路程,四面临海的一座小小孤岛,岛上俱都是石头,即没产出,也没地可种,出入更是不便……还好,三少爷去得及时,身上也带了不少银两,往知府衙门跑了几趟,那张大人大约是看在银子的份儿上,这才……”
王奎说着暗叹了一声,接着道,“……这事儿安排妥当,三少爷倒在黄家人所住的村子往了不少时日,等到那边儿的事儿都安定了,三少爷这才启程。”
王奎说到这儿,飞快抬眼看了眼裴老太太,接着道,“临走时,黄家二老爷和奴才好说,说是多谢老太太这些年的照拂之情,如今黄家人在那边也算初步安定,有几亩薄田可种,又临着海,出海赶海的,每日的出息也够一家人生活了,叫奴才和老太太说,往后不必日日挂念着。”
顿了下,王奎又接着道,“这话,是当着三少爷的面儿说的,也当着奴才的面儿和三少爷说,往后要以学业仕途为重,不要整日记挂他们。十余年过去,和州不是家乡也似家乡了!”
王奎说到这儿,又微微顿了下,接着道,“黄家二老爷还说,官场没有清白人,当年的事儿,让三少爷不要再记挂在心上了。黄家便是罪不至此,也不算清白无辜……”
王奎说到这儿,小心地抬起头,看向裴老太太,“小的忖着黄家二老爷像是认命了,如今黄家人在那边,男丁种田赶海,妇人家则是种桑种麻织布,家中不见一纸一笔……”
裴老太太自听到“赶海出海”的字眼,心头便有些不是滋味儿,待听到“不见一纸一笔”这话,心中更是酸涩无比。
那黄家二老爷当年也是个谪仙一样的人物,荆州黄家也是闻名与世的诗书大家,如今却……
足默了好半晌,才问王奎,“黄家如今还有多少人?那边的民风如何?”
王奎再度暗叹了一声,躬身回道,“黄家如今所在的村落虽说物产稍丰,可是田地少,当地的百姓多是以赶海为生……”
赶海出海的,若是当地的土著渔家,倒还好,自小和大海打交道,经验丰足,虽说丧命的也有,哪像黄家这种富了多少代,别说赶海出海这样的粗活,便是扫屋烧活这样的小活也没做过的人?
黄家的男丁除了黄家大老爷和大老爷家的大公子抑郁病逝之外,倒有七八个都是命丧大海。
至于民风……
那本就是流放地,除了获罪官员之外,还有一些大奸大恶之辈,民风又能好到哪里去?
只不过黄家前有裴家的接济,后来三少爷似乎又暗中送了不少银两,这日子略微比旁家强一些罢了。
王奎先简简将这些话和裴老太太说了,这才道,“除了那些已经过世的,如今还有七十三口人。这里头,黄家大老爷的两个孙女,因到了年纪,由黄家二老爷做主,一个嫁到邻近的村子里,一个呢则是嫁给先黄家一年因出言不逊获罪的秦家八少爷。据说这位秦大人钱粮之能,天下无双,圣上近些年,时常念起他,他和齐首辅又从未交恶,想来,秦家起复还是有望的。若是秦家起复,黄家倒也算添了一个助力……”
裴老太太听了半晌无言。沉默好一会儿方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王奎又将黄家诸人对裴府照拂的感激之情,一一道来,最后又道,“临行时,黄二太太倒求了三少爷一件事,请求三少爷为家中那几位孙小姐寻个出路,哪怕是平常人家,也好过一辈子老死在那偏远莽荒之地。”
从前裴老太太倒也听家中的仆从说过黄家在那边儿的境况,却没有王奎说得这般详尽。这一路听来,心中酸涩难忍,待听到这话,裴老太太赶忙道,“这是该当的,这事儿,不用你们三少爷出面,你这就再派两个人回和州一趟,亲和黄家二太太说,就说这事儿我应下了,必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王奎心中也不免跟着一喜,赶忙躬身应是。
他虽是个下人,也明白裴老太太这话的份量。
黄家是获罪之家,翻案嘛,眼下看来,恐怕是遥遥无期。
这种情况下,莫说富庶之地的百姓人家,便是当时的土著百姓,也没几个敢接黄家的亲事。
黄家那两位孙小姐只所以嫁出去,一来是秦家人素来仁义,二来嘛,秦家老爷当时也是起复无望,孙儿又到了婚龄,大概和黄家二老爷一样,死了回家乡的心思,这才结成了这门姻缘。
而另一位则是黄家二老爷略通医理,救了那郑姓人家老爷子的性命,人家这是报恩。
老太太如今揽下这件事,往后指不定要费多少心思呢。当然若这件事办成,黄家也算又添了几分助力。
将来有朝一日若能翻案,合家能回到中原地带,黄家还是有再度兴旺的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