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谈定(2 / 2)
姚大郎虽说之前心里想的大,却也没打算一下子把摊子铺开,他是想着,先把许留镇和府城拿下,再说往外大笔售货的事儿。基于这个盘算,找了一个帮手,就是姚大郎的姑父。
他也和姚大叔一样,也是挑担的贩子。为人也算中规中距,就是不如姚大叔心思活泛有魄力,姚大叔到南边打货赚钱,他眼馋也眼馋!就是每每听他说起在外头贩货的情形,诸如吃了人家的骗,差点走了眼,这笔货脱手有多吃力等等。姚大郎的姑父就又打起了退堂鼓。
如今姚大叔也算小有身家了,他还是个挑担的货郎。
不过,他虽然没魄力,但胜在有经验,地头也熟,不用他操心本钱赢亏,单是跑腿办事什么的,还是能拿得下来的。
但那是之前,眼下李恬隐隐透着好似两家一合伙就要大干一场的架式,再用他就不太合适了。
姚大叔头一个表示反对,牛氏当然也不愿意看着儿子生意亏本,自是同意。夫妻俩把他们认得的人,细细扒拉了一遍,最后姚大叔从老相识中扒出一位做田产经济行当的中人来。
这人姓马,四十出头,即是做中人行当,对商一路,甚至骗子那一套,自是门清。原先他在这行当做得好好的,只不过和另外两个中人顶了头,两边对着干了一年多,这位姓马的中人,没顶过人家,反叫那俩人抢去一多半的生意,自己个也是气闷,干脆把中人行关了,如今正赋闲在家!
姚大叔和他也算熟,对他的为人也信得过。觉得用他最适合!
李恬虽然没见过这个人,心里没什么底儿,可是眼下到了这个地步,心里再没底,也得用外人。见姚大叔说得笃定,牛氏也十分认可。也就干脆利落地点了头。
本钱和人的事儿都说好了,接下来自然是帐目的。
李恬来的时候就想了,下汤镇、白石镇、宝丰县这三个地方已有的生意当然不能丢,这个也不往合伙的生意里带。两家合伙的生意仅限于今日之后。而且宋大河和李长亮仅负责采买供应原料,和姚大郎肩上挑的一摊子相比,似乎更容易些。
所以,她决定把利润分成四六分。
李长亮和宋大河占四,姚家占六。
姚大叔和牛氏对此自是满意的,两边推让了两番,也就敲定了。
接下来只剩下一件事可说了,那就是管帐目的人。
李恬话音刚落,宋大江忙插话笑道,“说起管帐,我这里倒有个合适的人选。”
他说的是他回下河村之前做工的铺子里的一位姓刘的帐房。帐头清,也有经验,就是为人太轴,当然,若是不轴,也不会让前东家给辞了。
他和姚家和宋大江都有交情,为人也正真,用他再合适不过了。
你们家都塞过人了,也该我们这边塞一个了。
李恬对宋大江这个举动透出来的意思门清儿,笑了笑,端起茶杯吃茶,没作声。
姚家那边虽然也觉出宋大江的意图了,可是姚大叔和牛氏都为着往前俩人去北边打货的生意,并不想和李宋两家闹僵,再者,合伙做生意的事儿,他们也门清儿,不管将来如何,就眼下来说,人手帐目的事儿必得说得清清楚楚,双方都没有怀疑顾虑,这才能长久。
当下和宋大江议了几句,待会儿饭后就去找他,工钱给多少等语,就算把这件事粗粗给定了。
大项说完,接下来,还有林林总总的细项,诸如起初要投入多少钱买蛋,怎么交付,姚大郎这边怎么“开拓市场”,在哪里赁一个门面,好零散发售等等。
大家一边吃一边说。
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的方向,心都往一处使,倒比方才那种各为已利,又不能明说的,隐隐带着防备试探的气氛好多了。就连原先微微拉着脸的姚大郎听大家说的热呼,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气氛总算缓和且自然下来,李恬心里自是微微舒了一口气,同时又失笑,要按今儿大家说的,这个她一开始只打算赚个小钱做为启动资金的皮蛋,倒变成了让大家寄于厚望的生意。
只是这种厚望能寄多久就不好说了,毕竟这种没技术含量的东西,想仿制什么的,太容易了。
但不管怎么说,能扩大销路,趁着能赚钱的时候,多多赚几个钱,为自家多多积累一些启动资本总是没错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