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二章接着坑(2 / 2)

加入书签

那三人听见这话,不由得对了个眼儿,略微沉默了一刻,那个年轻点的汉子一抖缰绳调转车头:“那我去问问。”

说罢,赶着车飞快地去了,过了约抹有一刻钟的功夫,又飞快赶着车回来,不及走到近前儿,就朝着另外两个人大声道:“说是正赶着北边客商要的货,有多少收多少!”

姜大脸上一喜,一个箭步蹿到另外两人面前,喜孜孜地搓着手:“那咱再在就交割?”

为首的中年汉子,眼带审视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二嘎子,似手有些不托底儿:“兄弟,你这里头没坑吧?”

“那咋可能呢!你要不放心,咱开筐验货!”姜大飞快代二嘎子答了一句,就跑到车子边上,招呼人往下搬篓子,开盖子。

他们一边开,中年汉子一边看。连看了四五篓子,中年汉子才似乎信了,招呼另外两人,过来清点数目。

清点完毕,他倒也不含糊,立时照数付了银子,拉上才刚买到手的货,又往下河村而去。

姜大看着几乎转眼间就到了手,且还足翻了一个倍数的银子,欣喜异常,看着三人缓缓进村的背影,笑:“哎,嘎子哥,待会儿等他们出来,咱再套套近乎!只要把他们这条线给捏稳了,咱就算挨不着李宋两家的边儿,也少不了咱的银子!”

才刚因为银子打退堂鼓的人,这会儿又因为银子而重新鼓舞起来,纷纷附和。

但也有人起疑:“李宋两家这是傻了吧?咱们二文半两枚的鸡蛋不收,偏去收那四文钱两枚的!有钱没地烧了?!”

“年轻,受不得气呗!”有人却不以为然。而且他的不以为然,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在他们看来,李宋两家人过得确实太顺了,生意上几乎算是没遭受过一丝波折,就赚来大笔的家业,这样的人当然受不了二嘎子等人的拿捏。

宁肯去买高价儿,也不受你的气!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会儿,有人就问二嘎子:“嘎子哥,咱明儿还去堵路收蛋?”

这样来钱的好生意,谁也不舍得丢啊。

二嘎子这会儿,还是个谨慎,总觉得这事儿,似乎有一丢丢的不对头。没立时表态,只道:“先等那几个人出来看看再说。”

也没让他等太久,约摸两三刻钟的功夫,才刚卖货的那三个人就又赶车出来了。

不及车子到近前,打头的汉子就远远地冲着二嘎子笑:“兄弟,今儿托了你福,咱这一趟多赚了不少钱!”

二嘎子还是有些不太信,和那中年汉子客套了几句,就详细问起他们卖货的情形来。

诸如李宋两家问没问这货是打哪来的?他们是怎么说的,李宋两家又是怎么反应的等等。

那汉子似乎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详详细细地和他解说了一遍,道:“那家男人也还好,男子汉大丈夫嘛,没点气量,能做成什么大事?就是那家的小嫂子有些不忿,是她家男人说,北边客商的货要紧,再有,这又不是从你们手里买来的,也不算叫你们压了一头,那小嫂子这才没再说啥了。”

这算是间接坐实姜大等人才刚的猜测:就是因为和二嘎子他们顶了头,才不肯买他们的货。

不针对货,而是针对人。

只要有钱赚,姜大才不管人家针对啥呢,忙忙朝那中年汉子赔笑道:“那往后,我们这头要收了蛋,还托你们卖?”

一边说一边拿手捅着二嘎子的腰眼儿,示意他说话。

中年汉子朗笑一声:“这是给我们送钱的事儿,那有啥不行的?”

直到这会儿二嘎子才回神,紧紧盯着那汉子的脸,缓缓地问:“才刚听这哥的话头,我们两家的事儿,你是……”

他话没完,中年汉子就朗笑着摆手:“咱只管有钱赚钱,旁的咱可不管……”

要说这话也没毛病,就是二嘎子心里头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

直到那三个汉子赶着车走了,他还没拿定主意。

姜大那一帮子等着赚大钱的人都急了,不住地催他:“嘎子哥,你倒是说句话啊,咱明儿还堵不堵路,收不收蛋了?”

要不堵不收蛋,之前十来天的工等于白做了,要是接着堵接着收吧……

二嘎子想到那中年汉子临走时的话,后天他们还要再来一趟,猛地把手一拍:“堵!收!”

头回给人挖坑的李恬心说,不怕你收,就怕你不收!只有你接着收,我这坑才能越挖越大。

即然是奔着坑人去的,二嘎子收,她这边当然也收,还收得无比顺畅。同时,也不住外散布一些李宋两家交付不了货物的压力。甚至为了体现这话的真实性,还把鲜蛋的价格又往上调了一调。

当然,也不忘适时的痛骂二嘎子等人一番,她不骂不哭诉还好,一骂一哭诉,反倒给二嘎子等人添了些精神上的动力,收蛋收得愈发卖力了。

刚开始,他们只是在自已本村或者附近的村子收。可是鸡产蛋也需要时间,收过一次,最起码隔上个七八天,才能收第二次。若是没钱可赚也就算了,眼下明明有钱可赚,这中间五六天的空档期就显得格外难熬。

于是就有人打头开始往外村收,反正李宋两家似乎被这些人搞怕了,不再走村串街的收蛋,他们只要收来,转手就能多赚一半儿,差不多算是抬抬脚动动手就能来钱的大好事儿,谁肯错过?又哪儿找去?

至于原来的本钱不够,拿家底子往里凑啊!自家的还不够,拿街坊邻里亲戚的往里凑!

就这么着,不过短短半月功夫,以下河村为中心点,方园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村子里,到处都是收蛋的人。甚至还有人为了收蛋而大打出手。

那火热的场面,让初来下汤镇的人,一度还以为,下河村的鸡蛋有什么了不得的特殊功效呢。

然而就在收蛋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口,李宋两家突然对外宣称说,码头的那一批货物做够了,临近年关,不再接收新订单,也不再收鲜蛋了!

这消息跟长了风似的,不过一个来时辰,就传遍了四里八村。

二嘎子他爹头一个听到风声,惊得手里的水碗“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了八瓣,不可置信地看着来人:“前儿不还收得好好呢,咋突然就不收了呢?”

他还指着借机大赚一笔,好给儿子娶个周周正正的小媳妇呢。

“这可不知道。兴许是人家货物做够了,不再需要了呗!”来人是二嘎子家的近邻,虽说明面儿上没指责他们什么,但打心底里不耻他们这行径,表面上虽是一派关切,可是心底里那股子兴灾乐祸劲儿,却是怎么掩都掩不下去:“老牛叔,你家这些日子积存了不少蛋吧?”

二嘎子他爹懵懵地站着,他家何止积存了不少。

因为这些日子二嘎子他们卖蛋卖得顺,李宋两家那边好似也叫码头那宗货压得不轻,鲜蛋的价儿一路抬高,眼下他们收的鲜蛋已从原来的二文一枚,涨到四文一枚了,据大家说,李宋两家的货物缺口大,这价儿还得往上涨。

他们爷俩都不是肯吃苦下力的主儿,嫌田里地里来钱慢,天天空想着怎么发大财,如今突然遇着这样能轻松来钱的大好事儿,哪肯错过?就连家里的亲戚,见他们赚了钱,也都红了眼一窝疯地去收鲜蛋。

一开始,他们也是两三天,就借着那三个陈姓中年汉子的手出一次货,可是第三回的时候,说是他们家里有事绊住了,等到他们来到下河村时已是入夜,二嘎子他们没见着人,自然也没借着他们的手出货。不过,二嘎子他爹那会儿是不怕的,不但不怕,反而因为大家都说蛋价儿还得往上涨,还存有一种惜售心理。

本来想着,再过两天,他手头的蛋积得差不多了,和那个三个姓陈的,好生说道说道,压着他们让让价儿,自家好多得些利钱,哪想到……

要知道,他自家手里的,加上七八姑八大姨的亲戚手里手,足有上万枚鲜蛋。这些可都是他们起早贪黑跑到王家庄西边六七十里开外的地方,足忙活了七八天才收来的。

因为鲜蛋抢手,他们收得价儿也高,差多匀到两文钱一枚了。这可是白花花的几十两银子啊,除去少少两三两是从李宋两家手里赚来的,余下的可都是从亲戚近邻家里东拼西凑借来的……

这日子好好的,突然顶上这么一大笔债务,二嘎子他爹就觉得这脑瓜子一阵阵的发沉发晕,身子跟打摆子晃了几晃,扑通一声瘫坐在地上……

同样被惊得瘫坐在地上的,还有姜大媳妇。

他家更离谱,原先不过是下河村过路的行商,一句诧异之言,传来传去,倒真传成了下河村这边的鸡蛋对某种病症有奇效,还有人说,李宋两家说是收鲜蛋做皮蛋,其实是暗里把这些有奇效的蛋当成宝贝往外头发卖,一颗都能卖好些银子呢。甚至还有人有鼻子有眼的传,哪个村哪个地界的鲜蛋有这种奇效,到了最后竟然还有人现身说法。

乡庄人家,对于不明就里的事儿,一向爱夸大,这种话,多数人也就是听听而已,并不当真。偏姜大媳妇觉得这话在理,要不然,眼下鲜蛋的价儿都高过皮蛋一个倍数有余了,李宋两家要没所图,干啥高买低卖,出力不讨好做那赔本的买卖?

因为自觉堪透了李宋两家的“秘密”,姜大媳妇把自家的亲戚划拉了一圈子,借了足十五两银子,可劲着儿囤了一批据说有“奇效”的蛋,单等着李宋两家绷不住,再提价收购的时候,好大赚一笔。

谁想到等来等去,等来了这个消息!

姜大媳妇被这消息惊得一下子闭过气去,好半晌醒来,嗷地一声爬着就往外冲:“不可能,不可能……”

当然,这些人中,也有惊怒之余进而发狠的:“他家哄着咱们收了这么些蛋,他们说不收就不收了?他们要不把这蛋收下,把咱们的钱吐出,咱们和他们没完!”

宋大河也有这样的担忧。

李恬哼笑:“他们凭啥和咱们没完?我一没让他们替咱们收蛋,二没直接从他们手中买蛋,三没有承诺过半句……要闹让他们找陈氏三兄弟闹去,只要他们找得着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