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农家忙(2 / 2)
周稻叹息着摇了摇头,总觉得他俩不是特别般配。
另外,自从上回段思望和何郡守聊了什么回来之后,他总是会在休沐的时候抽出时间到镇上去。
别人问起,周远就会骄傲地解释道:“郡守器重这小子,你瞧,老往镇上跑呢。”
周稻不仅向他打听过任小妹的事,也顺口问过他到底是去干啥的。
不过段思望扯开了话题,搪塞了过去,让周稻也丧失了继续追问下去的兴趣。
各家都能够参与到绿豆大业之中,其实是因为周稻还采取了一项措施。
由于赵村的留在这儿的都是老一辈的人,所以要想说服他们并不困难,因为他们大多生活过一段绿豆颇有市场的时代。需要解决的是周村人的信心。
周稻向他们打包票说,当然是空口无凭,没有可信度的话。
要想能成功,还得是和钱扯上一点关系。
她挪用了现代的伟大发明,推出承包制原则,只要种绿豆的每户每家,按比例上交集中售卖点之后,剩下的部分就可以自由支配。上交的这部分还会按市场价支付价钱,不会白白赚大家的小便宜。
一听不管怎么样,肯定有钱挣,各家各户都挤破了头想要加入这个计划。
周稻也是事先和自己的父母商量好了的,收购的钱先从钱庄借来。大体上计划了一下,就给出了绿豆收购计划中所需的数量,分配到各家,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所以这场复兴大业计划的压力,实际上是全部压在了周稻一家的身上的。
风险和失败,机遇和成功,在人为和天定之间不停摇摆。
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永远不迈出这走向致富的第一步,所有人都只能永远深陷于贫困之中,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此之后,周稻每天又多了一项日常事务,巡逻各家的绿豆地,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施肥多了,浇水多了,都是周稻一家一家跑去提醒。
这些大人虽然也上心,但又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可以忙。
苏巧艺这天刚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扭了扭酸痛的脖子,拿手扶着,“嘎啦嘎啦”的发出了响声。
“稻稻——”她亲切地唤着女儿,希望贴心小棉袄可以为她揉揉肩捶捶背,但是却迟迟不见人影来。
苏巧艺坐直了身子,发现女儿确实没回来:“这么晚了,还没忙完吗?”
铁柱这时候领着放养的鸡群回来了。
长大了的鸡和可爱已经扯不上一星半点的关系,尖利的喙令人恐惧,尤其是这鸡群中为二的公鸡,甚是好斗。
只要铁柱稍微走一点神,两只公鸡就激烈地互啄起来,一点面子也不给对方留。
今天又是筋疲力尽的一天,他看着有一只公鸡看起来精神萎靡,以为是斗败的那只,也没多管,并没有向苏巧艺汇报这件事。
他也来不及汇报,苏巧艺就出门寻闺女去了。
铁柱所幸回家去了,哼着个小曲。美滋滋地拎着一篮鸡蛋,大摇大摆的。
等到苏巧艺绕着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才发现周稻居然背靠着一株橘子树睡着了。
她恬静的睡容让人不忍打扰。发丝不是乌黑,而是有些在阳光下泛着茶栗色的。长而密的睫毛乖巧地搭着,犹如蝶翼一般。小小的一张脸蛋,苹果肌发红。
“是不是营养不良呀。”苏巧艺担忧地看着这头发,寻思着给孩子弄点芝麻糊吃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