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沈家(1 / 2)
秋天的清晨总是阴沉,尽管已经天明,太阳却像是没睡醒一般含羞半露,屋子里光亮更是少得可怜。四喜忙忙碌碌收拾着沈姣盼回娘家带的衣物,狸奴却还在**一动不动,只有小肚腩随着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沈姣盼轻轻抚摸狸奴毛茸茸的小脑袋,它便两腿一蹬翻了个身,顺带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母亲准我在家留宿一夜,今晚可是不能抱着狸奴睡了。”沈姣盼不舍地嘟囔道。
四喜听了却是笑了出来,“今晚自有更好抱的,还抱的哪门子猫啊!”
沈姣盼自然知道她指的是什么,霎时羞红了脸,没好气道:“你这丫头,就没个正形!”
“这有什么说不得的?夫妻睡觉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总不至于回了府上您还要夫人给世子再备个客房吧?”
沈姣盼摇摇头,本来俞瑾周是不在家,他回来以后自己也没跟母亲说过分房的事,这次回去自然也不能提起,不然又要惹得家里担忧,至于这一夜怎么过,当真是忐忑。
“到了府上,你嘴皮子严实点就是!”
四喜笑嘻嘻,“是!是!我有数儿。”
“照看狸奴的事,你跟翠儿都交代好了?”
“昨儿说了一遍,今儿一早又说了一遍,翠儿头脑好,都记得清楚呢,夫人且放宽心。”
沈姣盼听了点点头,她又揉了揉狸奴的小肚腩,便起了身道:“走吧。”
俞瑾周一大早就备好了马车,沈姣盼要带回娘家的社糕、社酒和亲手做的月饼也都装好。沈姣盼一出门,便看到站在马车旁等待的俞瑾周,他今日穿了一身碧蓝的袍子,很是精神,见沈姣盼走来,他极其自然地伸出手扶她上了车,自己也跟着上去了。
昌顺驾着马缓缓前行,俞瑾周这时掏出了一个纸包递给沈姣盼。
“东街头有个包子铺,一大早就热气腾腾的,你惯来起不早,今天肯定没用早膳吧?”
沈姣盼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包子,心道这茬四喜都没注意,没想到俞瑾周倒是记心里了。
“以后你不必着急,吃完了再上路也赶得上,我多等一会便是。”
他越说沈姣盼越惭愧,便道:“以前世子在外,母亲又免了我请安,我便惯了晚起,现下世子在家,我理应早起伺候。”
俞瑾周摆摆手,“我们习武之人,那是讲究个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惯了,天一亮我便睡不着了,你不必随着我,家里下人多,也没什么要你伺候的。”
沈姣盼点点头,不知该再说些什么。本来为了哄邱氏开心,她什么好听的话都说得出来,但每次一在俞瑾周跟前,她倒是一句花花的话都说不出来,笨拙得很。
沈家夫人萧氏由儿媳妇谢氏陪着,一早便在门口盼着了,沈姣盼才刚下了车,她便迎了上来,紧紧握住女儿的手,眼里瞬时泛起了泪花。
“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这不过隔了两条街,却是许久不能见一面。”
沈姣盼只觉得母亲苍老了许多,心中难免酸涩,哽咽道:“都是女儿不孝。”
“是小婿的不是了,该带阿盼常回来看看的。”俞瑾周接话道。
沈母听了抹了泪,又在脸上挂起笑,,“哪里哪里,我这也不过是许久没见阿盼才胡沁了几句,咱家这么好的姑爷哪里有不周到的!”说着她便引着他们进门,“我这都糊涂了,大冷的天,快赶紧回家去。”
几个人在堂上坐了下来,沈姣盼的二婶、三婶也闻讯赶来。沈知忠一共兄弟三人,他在家里排行老大,老二在御史台当差,老三是户部侍尚书,沈姣盼的两个婶婶分别是张氏和王氏。
两个婶婶来时提了篮子,见了侄女儿先把这篮子递上,沈姣盼打开,里面是葫芦儿、枣儿一应果子。
“好侄女儿,这社月回娘家,理应是姨妈舅舅们给准备这幸运果,可怜你母亲远离故土,你在这京里也没个舅舅姨妈的,婶婶们就自作主张代劳了,你可别见怪!”
“瞧婶婶说的,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