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世子你好狠的心呐!(2 / 2)

加入书签

俞瑾周已经很是不耐烦,他并不买账,反而是脸色更黑,他低头看着沈姣盼,冷声道:“我是个登徒子吗?平白无故看人家姑娘?”

沈姣盼没想到他会如此不悦,“我……”

“沈姣盼,”俞瑾周的声音更加凌厉,“你能不能不要再擅作主张!”

说完他甩袖而去,只在四季亭留下一阵风。

沈姣盼万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她一时不知该对巧儿说些什么。

巧儿倒是先开口了:“巧儿谢夫人一番好意,只是……就冲着当日游园会‘天作之合’那四个字,夫人今日所为却是不妥的,也怪巧儿痴心妄想了,以后怕是无颜再等府门……”说完她行了个礼,便也走了。

沈姣盼看着巧儿的背影,差点都要哭出来,她无助地看着胡氏,问:“嫂子,我这一番好意,怎么会好心办了坏事呢?”

胡氏扶她落了座。只道:“你别哭,先坐下休息休息,巧儿那边我去说说。”

这天,沈姣盼独自在园中坐了许久,她翻来覆去地想今天的事,却想不出来哪里做的不好,尽管她小心翼翼,却还是惹得人家万般嫌弃,她只在心里问自己,做这个国公府的少夫人,怎么就这么难?

傍晚的时候,天气开始下起潇潇秋雨,院中本就没剩几片叶子的草木被雨水打得更加零落。四喜紧紧把门窗关好,却还是有丝丝凉风钻了进来,沈姣盼连打了两个喷嚏,四喜怕她受凉,找了个厚袄给披在了身上。

外面月色清冷,方园各屋早早掌了灯。

“世子屋里可亮了灯?”沈姣盼始终有些放心不下。

“早早就亮起来了。”

沈姣盼起身把袄子穿好,就要出门去。

“夫人这是要去做什么?”

“这突然翻天,人最容易着凉,世子整日在外奔波,最是容易中招,我去给他熬碗姜水。”

“这大下雨的,您就别忙活了,我去熬就是!”

“不行,你那姜末回回剁得不够辣,驱寒功效不到位,我还是亲自去熬放心些。”说着沈姣盼便开了房门,一溜小跑进了雨幕。

四喜急得跟在她身后喊:“夫人您倒是等我把伞撑起来呀!”

沈姣盼哪顾得理会这些,她进了小厨房便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功夫便熬好了一小锅红糖姜水。

她先是乘满了一个小瓷钵,对四喜吩咐道:“这些,你去给老爷和夫人送去。”

四喜却犹犹豫豫不动身。

“怎么?快去呀!一会该凉了。”

四喜吞吞吐吐道:“这路上正巧会路过三公子那,要不……”

“也好,我多盛些,你路上多拐个弯,给他留一碗。”

四喜这才撑了伞出去。

锅里所剩不多,沈姣盼连小沙锅一同端上,顾不上撑伞。

她快步来到俞瑾周房外,轻声问:“世子歇下了吗?”

等了片刻,里面才传来懒懒散散的声音:“何事?”

“天凉了,我熬了红糖姜水,想着世子喝一碗驱驱寒。”

“我身子没那么娇贵,你喝吧。”

“天气反复,世子还是多少喝点。”她知道俞瑾周还在因为白天的事怨自己,但还是好言相劝。

“我乏了,你回去吧。”

屋里的灯并没熄灭,可是房门却始终紧闭。雨越下越大,沈姣盼看着还冒着热气的砂锅,只好失落离去。

只是院中湿滑,她一不留神,脚底滑了一跤,手上的汤连带着锅一起摔了出去。正巧四喜回来碰上这一幕,急忙跑了过来,只见沈姣盼脸颊的头发已经打绺,身上的袄也湿湿嗒嗒的,她紧捂着手背,打开一看竟烫了个大包!

伴随着“吱嘎”一声,一束微光映照在眼前的湿地上,沈姣盼惊喜地回头,嘴上一声“世子”还未落地,却发现出来的原是昌顺。

昌顺见她这副模样眼底藏有几分怜悯,他撑了伞走上来,脚底打出片片水花,“少夫人,小的送您回房。”

沈姣盼悻悻地看着那屋子,昌顺却只道:“世子已经歇下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四喜一听又来了脾气,叫嚷道:“世子过得倒是好滋润,这大下雨天的,谁不想早早进被窝暖着,也就夫人好热的心肠,惦记着有人奔波劳累,还怕我们办事不利索,亲自去熬了姜水来,哪知有人铁石心肠,根本不领情!”

“四喜休得放肆!”沈姣盼低声呵斥。

“四喜姐姐,四喜祖宗!您就少说两句吧,夫人都这样了,这时节,咱就别跟主子置气了!”昌顺哀求道。

四喜知道沈姣盼伤得不轻,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轻,逞了口舌之快也枉费,便无奈罢休,扶夫人回了屋。

而另一边的俞瑾周,早就把四喜的话一字一句都听了去,他重重叹息,问昌顺:“夫人可有大碍?”

“像是受了点皮肉伤,要不是世子还是去看看?”

俞瑾周犹豫片刻,终是摇头,“不去。”

伴随着的又一声叹息,灯也息了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