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七章 祠堂(1 / 2)

加入书签

还不待沈姣盼解释,俞瑾周道:“诗韵学骑马的时候我也还没个马高呢,分明是父亲一起教的。”

原是两小无猜。沈姣盼听出了这层意思,不由得失落起来。

“如果姐姐还在,那该多好呢呐!”说起自己的姐姐,顾歌歆又作出一副伤神的模样。

“好孩子,快别难受了,你姐姐温和谦善,定是托生到了更好的人家,过着好日子。”她本就是楚楚动人的,如今抹着泪,谁见了都心疼。

“夫人,歆儿有一事相求。”顾歌歆借着邱氏的话头,带着哭腔道。

“都是自己家人,怎么又说这话,有什么你尽管说就是,我老婆子办不到,这还有你的哥哥姐姐的,还愁成不了?”

“倒不是那万难之事,只是……歆儿想念姐姐,想去俞家祠堂去给姐姐上柱香,又恐自己是外姓女,冲撞了先人们。”

俞山松听言感慨不已,道:“此等姐妹情深,着实感人,且不说祖上断不是不通情理的,你虽不姓俞,却是自家人,不妨事,一会子,让瑾周陪你去便是,你也好好同诗韵说说话。”

饭了,俞瑾周带着顾歌歆去了祠堂,其他人便都各自回房了。

要说方才在旁人跟前沈姣盼还提着气,如今回了放却是眼角眉梢都耷拉了。

“夫人是吃得不好?”四喜关切道。

“母亲那的饭,是越来越不好吃了。”

“可是刘妈妈的手艺差了?这些个婆子,最是奸滑,当家的一给个好脸色,便找不着北。”

沈姣盼听了哭笑不得,只道:“傻丫头,刘妈妈少你饭吃了?”

“那倒是不曾。”

沈姣盼听着窗外的风声,拿起了手头还没秀好的暖袖,心里想的却是祠堂里的两个人。

俞家祠堂里烛光跳动,浓浓的香火气更衬得肃穆。

顾歌歆给顾诗韵上了香,又重重磕了三个头,一边磕,一边大颗大颗掉着泪。

“我就这么一个姐姐,她虽只年长我三岁,却对我处处呵护,有时候甚至是比母亲还心细,我每每心里有疙瘩,总不愿同母亲讲,只和姐姐最交心,怎么都没想到,她早早就去了,留下我,好生孤单……”

俞瑾周心中也凭添了掩不住的伤心,悠悠道:“是了,我同大哥何尝不是,自小一起习武,一起吃睡,一起上山抓野兔河里摸小鱼,也曾一起冲锋陷阵,都说长兄如父,只是漫漫余生,却再没有他的陪伴了。”

“姐夫你最是能理解我的。还记得姐姐以前总说你在外杀伐果决,英勇忠毅,在家又是体贴入微,善解人意,还打趣说,以后也要给我寻个同姐夫一般的夫家呢!”

“我哪有那般好。诗韵对我情深义重,是我亏欠于她了。”俞瑾周看着她,悠悠叹气道,“时候不早了,你再同她说说话,我就先回去了。”

“姐夫……外面都知道,沈姣盼生辰的时候你还去看了姐姐,足见姐夫对姐姐的深厚情意,如今姐姐不在了,但还有我,你若是心中苦闷,记得还有歆儿陪着你。”

俞瑾周已走到门口,他并未回头,只是摇摇头,道:“歆儿,你还是太年幼。”说完便离去了。

“姐夫!我早不是小孩子了!”顾歌歆还想再争辩,却早得不到回应了,徒留那柔柔的余音在祠堂回**。

看着俞瑾周头也不回的背影,她愤懑地扯着帕子,咬牙道:“不过就是多了个沈姣盼而已。”

歌歆的喊叫声自身后传来,昌顺小声嘀咕道:“二姑娘也是到了婚嫁呢年纪,着实不小了。”

俞瑾周冷声道:“今日的事你只当什么都没听到就是。”

“是,小的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