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过年是最热闹的(1 / 2)
一到过年,家里最忙的就是俞瑾周了,又是除夕的护卫,又是贺岁时辰的安排,又是正月的大朝会等游行庆祝,都得他上心。
刚从南平回来,他就一头扎进了殿前司的事务中,起早贪黑,家里人要见上他一面都难。
好在家里还有瑾卓,大事小事都能帮着俞山松打点。
沈姣盼跟着邱氏也忙得不轻。
年货这些倒是都预备得差不离了,但是年夜饭的单子、食材,初一贺岁名单、讲究以及要给各家孩子的压岁钱,正月宴客的席,供奉神位的贡品单子,请祖宗送祖宗这些三拜九叩需要的纸钱香火等等诸多杂事,都要想齐全了,毕竟正月里街上的铺子有个关门闭户的,真出了岔子是买不齐的。这些事情看着不大,但都极为琐碎,很是需要些管家的本事。
邱氏有意让姑娘们都跟着学一些,但她们一个个心思都不在这上边。
听说瑾淑整天除了吃,就是来回地在镜子试那几件过年做的新衣服。
而瑾善担忧姨娘的咳疾,日日都在床前伺候着,自然也帮不上忙。
瑾惠倒是时不时来帮点忙,但明年毕竟明年就要成婚了,她自己要准备的东西也多,家里的事管的就少了。
好在忙过这几天,终于是要过年了。
要说过年最热闹的事,就数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了。
御驾亲临大庆殿,殿内排列着天子的法驾和仪卫,文武百官头戴冠冕,身穿朝服,俞山松和俞瑾周都在其中。
各国使臣陆陆续续进入殿内朝贺。这一天,京城的百姓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人,有头戴蓬叶尖冠的,有身穿金丝袍的,有脚穿连裤靴的,还有骑骆驼的……
见着这些外邦人,连城里的普通百姓都觉得自己威风许多。
按照惯例,晚上的时候,陛下会在殿内设宴招待使臣,第二天就是御苑的射箭比赛了,晚上还会设宴。
瑾淑从好几天以前就按捺不住了,她学着各国使臣的样子,绘声绘色地给沈姣盼讲往年在御苑的见闻,最重点的,是夸夸其谈自己那好哥哥俞瑾周是如何百发百中,如何以一敌百的。
“嫂嫂你是不知道,那辽国的正使率先射中了靶心,得意得很,趾高气昂地从我哥身边走过去,连那大冠顶都一晃一晃的,我看当时,圣上的脸都绿了!你可知道,那可是当天的第一场比赛,若是落了下风,会大大挫伤士气,我当时可真替哥哥捏一把汗。”
“后来呢?”沈姣盼听得津津有味。
“嘿,我哥他像没看见一般,气定神闲地走上前去,把弓拉满的时候,我分明看见他眼睛里泛着冷冽的光,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手里的箭‘唰’地飞了出去,又‘歘’地一声,嫂嫂你猜怎么着?”
“定是射中靶心了。”
“岂止啊!他不仅郑重靶心,还把那辽国正使的箭给一劈两半了!”
“真的?”沈姣盼听得眼里都冒出了星星。
“当然是真的!”瑾淑兴致勃勃,又道,“这还不算什么,还有越国使臣那次,哥哥的箭法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行了行了,”瑾惠看不下去了,“别在这一惊一乍了,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哥哥箭法如何,明天嫂嫂自然就见识到了。”
大街小巷充满节日的喜庆,御苑更是格外的热闹,街道两旁一早就搭好了彩棚,棚子里摆着五花八门的摊子,有卖帽子梳子的、卖珠宝首饰的、卖衣服鞋靴的,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关扑的摊子,行人来来往往,车水马龙,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大家见面都会互道祝贺,即便是家境困难的人们,也都穿上一身干净衣裳,神采奕奕。
御苑里面扎满了花灯,各式各样的花灯堆成了小山,松竹的枝叶上都挂了五颜六色的小灯笼,虽然白天还未点亮,但已经能想象到夜晚流光溢彩的景象。
最让沈姣盼叹为观止的,是园门口四只巨大的红灯笼。这灯笼有普通灯笼的两三个大,上面精致地描绘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就连点缀的鱼虫鸟兽都极为细致,其中一副**图最让沈姣盼感兴趣,那上面的几朵**硕大饱满,叶子青翠欲滴,最有意思的是,**旁边蹲了一只呼呼大睡的狸花猫,样子简直同狸奴一模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