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念之差(1 / 2)
那天晚上,顾歌歆是红着眼睛回家的。
只是一行人的都沉浸在瑾淑中了大彩头的喜悦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瑾淑怀里的香炉,并没有人注意到歌歆的不对劲。
唯一奇怪的是,那天夜里,方园门口挂的那两盏大灯笼竟然自己着了。
第二天醒来,只见着一地的灰烬。
大家都说,是因为天干物燥,许是刮了风才不小心烧了的。
沈姣盼颇是惋惜,自责这么重要的物件应该小心收好,不该挂在外面。
邱氏倒是会宽慰她,说人没事就是万幸,再说这是好兆头,预示着一年红红火火。
烧了就烧了,沈姣盼虽是难过,但也知道没有法子挽回,不好在人前总提,这茬子就只好过去了。
今年的立春来得晚些,十五过了好几天日头才肯亮起来。
按照习俗,这天一大早,州郡县府的官老爷都要起来打春的。
这也是个热闹的事,因着城郊庄子多,农户也多,每年这个时候,城门进进出出的百姓都要比平时多上几倍,俞瑾周便又要忙些。
府上管园子的吴妈妈头一天来邱氏这里告假,因为家里人还种着几亩地,想回去帮着打春。
巧被瑾淑听了去。虽说立春的时候,城里也是要打春的,但是她还没见过村子里是怎么打春的,便闹着要去看看。
本来俞山松是说,过了十五要让孩子们都收收心了,瑾卓要用功念书,来年参加科考,姑娘们也要好好学规矩、学女红、学看账,嫁人的事都在眼前了。
可是前儿瑾淑把关扑得来的香炉送给了邱氏,讨得她甚是欢喜,近几日都十分纵着她。
瑾淑一请求,邱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瑾善已经没有心思再同姐妹几个游玩,只有瑾善和歌歆能同她一同前往。
但瑾淑向来同她们不投机,人少也不热闹,于是硬要拉上沈姣盼。
姐妹几个一大早出了门,一路到了城外的吴家庄。
车子在庄头停了下来,小姐们下了车,让几个下人和车夫一起在这里等着,她们往庄子里面去了。
庄上的田地里随处可见纸糊的春牛,一个个上身上都画着寓意吉祥的图腾。衙门专派了官兵来,用小鞭子鞭打春牛,田野间回**着“啪啪”的声响,男女老少虔诚的观看这场仪式,脸上都是对来年丰收的期许。
打春的仪式很是简单,要紧的就是抓紧早上的这点光景,不多时候就结束了。
难得出趟城,瑾淑并不想早早回家去。
几个姐妹在庄子上闲逛起来,逛到不知哪个村子口,瑾淑眼睛一亮,原是不远处有个卖风筝的摊子。
“这风筝好漂亮啊。”
卖风筝的是个阿婆,她笑得慈祥,道:“这风筝都是我自己扎、自己画的,可能飞好高呢。”
这阿婆虽穿着粗布衣裳,甚至还打着五六个补丁,但能看出来干净整洁,她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略显沧桑,沈姣盼不由得想起了去世的外祖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