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总有人一夜长大(三)(1 / 2)
三个姑娘挤在一张**睡了一夜,虽是拥挤,但却是睡得格外香。
瑾善的心情好了很多,再加上瑾惠知道了家里的事,也隔三差五地往回跑,花了不少时间陪妹妹。
眼看着瑾善一点点振作起来,老俞和邱氏心里宽慰不少,私下里总说这几个女儿越来越懂事,到头来才发现,姑娘还是比儿子贴心。
瑾善乖巧懂事,当然能明白父亲母亲的一片苦心,可是她又怎么能放心得下姨娘?
虽说见不上姨娘,但她这几天早晨都气得格外早,背着邱氏往桂苑去,倒也不干什么,就是问问守门的家丁,姨娘身体如何。
里面传来的信儿倒是让瑾善欣慰的,说是姨娘这几天病情稳定了许多,饭也能多吃些了,逐渐恢复了精气神。
日子如流水,不知不觉的过,转眼就到了七夕乞巧节。
这些日子家里的气氛过于沉重,瑾淑觉得憋闷地很,她本是打算同从前那般,叫上沈姣盼和瑾善,一起去逛明街的。
可偏生那孙昭途死缠烂打的,非要邀她去看街上的大彩楼,她推了可几次不成,便应了。
这天本就是姑娘们最喜欢的节日,沈姣盼也应了好友思稳的邀,出去逛夜市。
就连邱氏和俞山松也早早就接了友人宴会的帖子。
这样一来,家里就撇下了瑾善一人。
邱氏怕她无趣,便说要她跟着自己一同去赴宴,瑾善却说是同长辈们在一起过于拘谨,又说要去找助宁出游,邱氏这才作罢。
然而瑾善却压根就没有去找什么助宁,她心中另有谋划。
七夕这天,京城里格外热闹,车水马龙,满大街都是穿着罗绮新衣的男女,河边聚集了年轻女子,排着队地采待开的荷花花苞,连在一起做成双头莲,甚值得玩味。
而小孩子则是人人手里拿着新鲜荷叶,模仿个个摊子上卖的七夕节令吉祥小土偶。
摊子上就更家热闹了,除了这个小土偶,还有很多新奇玩意,比如用黄蜡制作“水上浮”,有鸭子、大雁、鸳鸯、乌龟、金鱼等各种样式,都用彩绘上色,金线装饰着,栩栩如生,又比如像农舍一样的“谷板”,在瓜上刻字的“花瓜”等。
当然,最受欢迎的是“果食”,造型多样,奇巧百出,都是用油、面、糖、蜜做成的。这一天,是家家户户都要吃果食的,虽说外面有卖的,但手巧的女子都会自己在家做些。
沈姣盼早头着好几天就做出来了,各房都分了,又是得了邱氏的好一顿夸奖。
要说这彩楼,本应该是各家各户在庭院里搭建,专供女子七巧用的,但在京成里,一连几年都有大户人家出钱,在明街的街口搭建硕大的彩楼,楼下摆放着土偶、花瓜、酒炙、针线等物品,到了晚上,就陆陆续续有女孩子在这里展示女红,焚香礼拜,这便就算是乞巧了。
天还没黑,家里的人就都陆陆续续的出了门,瑾善便趁机悄摸的去了桂苑。
这里依旧是被家丁严防死守着,瑾善手里抱着一个竹筐,里面是她亲手做的果食。
她心虚地走到桂苑门口,那看守的家丁毕恭毕敬,弯腰招呼道:“四姑娘您又来了,您放心,今天的汤药,刘姨娘也都用了。”
瑾善点点头,笑得甜美,细声细语道:“谢谢这位哥哥了。”说着她从篮子里摸出一串用红线串好的果食,约摸着有五六个那么多,“今天过节,小哥您辛苦啦。”
那家丁想接,却又犹豫着伸不出手,他怎么会不懂,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个理?只怕这果食接过来了,就变成烫手的山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