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冤做主啊!(1 / 2)
是什么人有如此胆量敢夜闯知州府,还杀了中书令之子?百姓们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对方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要杀中书令的儿子,害怕的是此等狂徒连知州府都敢闯,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翁修朝本就没有恢复又颠簸数日身体有些吃不消,席宁劝他先回天下第一楼去歇息一日,明日在进宫。可翁修朝不答应,说此事不能耽搁执意要去,席宁劝不动只能任由翁修朝进宫,自己则与韩驰回到六福客栈等消息。
天下第一楼。
樊争衡在这些天也没闲着,他得知千叶山庄发生的事情后一直在探查翁修朝等人的下落。翁修朝的下落是有了,但没有黑耀的消息。他放出指令,只要黑耀与之联系,就让他速速返回盛京。
席宁觉得黑耀能活下来的可能性并不高,首先当时的情形有目共睹,刀首是何等心狠手辣,若是黑耀被他们擒住就算不死也不会在外面。后来他们去了玄清剑派,如果黑耀在外一定会四处寻找翁修朝的下落,也必定会联络天下第一楼的线人。可樊争衡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也就是说黑耀没有与任何人联系。
但愿那黑耀能逃出生天吧……
翁修朝着蟒袍,头戴紫金冠,入宫后经由内侍带入御安殿等候皇帝通传。
“端靖王,陛下此刻正在大殿,齐太师、太傅大人、中书令张大人也都在。”
翁修朝挑眉,“是为了张勉被杀一事?”
内侍恭敬道:“张大人长子早亡,只剩下这次子……现在这次子也出了事张大人必然苦闷。”
翁修朝轻笑几声不再说话。张道功只剩下这一个儿子,一根独苗苗。可惜不好好管教任由这儿子在外为非作歹,现在出了事跑来哭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大梁皇帝贴身内侍快步走入御安殿,恭敬道:“王爷,陛下召见,请随奴才来。”
大殿内,中书令张道功声嘶力竭的控诉着幽州知州赵大人的罪责,请求陛下为他的儿子张勉伸冤做主。
翁修朝缓步进入大殿中,施礼后默默站在一旁。
太师齐英江斜睨了一眼翁修朝,拱手道:“陛下,能够在雨夜神不知鬼不觉进入知州衙门的人必定是会武之人。江湖中不乏有各种能人异士,莫不是江湖上的起了反骨的贼子做下了这滔天罪孽。”
太傅傅谋向前一步,“太师这样断定未免太过片面。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动机,更何况是杀人。为何是中书令大人的儿子遇害?那知州赵大人当时正居与知州府,如果他们真的是要与朝廷为敌,他们为何不连知州大人一起杀了,且不是更能挑衅朝廷。”
太师齐英江道:“敢夜闯知州衙门杀人,杀的还是朝廷命官之子,足以说明对方早已不把王法当回事,太傅又何必替那凶手说话。”
“太师此言差矣。陛下,臣只是就事论事讨论这起凶杀案,倘若都像太师这般无凭无据只靠推测,那天下的冤案慢慢累积且不是要成千上万。”
坐在高位上的大梁皇帝脸色铁青,由于年纪的关系加之身体一直抱恙使他脸色本就不好,现下又听了这档子事儿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浑浊的双眼中闪着些许不耐,臣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得他心烦,可阻止又要讲究方法故而颇为头疼。
“修朝。”
翁修朝拱手,“陛下。”
“去南蜀都忙了外面的事终于回来了,朕看你面色不好,是身子不舒服吗?要不要让医官来看看。”
“回陛下,修朝为赶回盛京连夜奔波受了点风寒并不严重,多谢陛下挂心。”
大梁皇帝将手中折子放下,问:“风尘仆仆回来,又马不停蹄来见朕,可是有要事?”
翁修朝离开盛京前上了折子给大梁皇帝,皇帝知翁修朝去了南蜀都。大梁皇帝因翁家一门忠烈,让当时只有四岁的翁修朝世袭亲王位,又让翁修朝做了当时的太子的伴读,就是有意想让翁修朝与太子交好,日后好用心辅佐。可惜太子意外亡故,翁修朝便出了宫请求去了兵营锻炼自己。
大梁皇帝是看着翁修朝长大的,对翁修朝疼爱有加。他了解翁修朝的脾气秉性,以及处事方法,若无大事发生他是绝不会回到盛京后立刻要求觐见的。
翁修朝从袖子里拿出客栈佟掌柜的给他的万民书以及小册子,举至胸前道:“陛下,臣去南蜀都回来时恰巧到幽州客栈歇脚,更巧的是也听说了张大人儿子遇害的事。”
众人的视线落在翁修朝身上,中书令张道功紧锁眉头盯着翁修朝手中的东西,不自觉的紧张起来。
翁修朝继续道:“陛下,臣在幽州住了差不多两日,耳朵灌满了幽州的事。这里有两样东西,是幽州百姓要臣代呈与陛下,希望陛下能过过目一看。”
内侍见此很有眼色的快步来到翁修朝面前,接下翁修朝手中的东西呈给皇帝。
皇帝首先打开了小册子,随着手中翻动的动作大梁皇帝的怒火从眼中溢了出来,灰白的胡须因喘气过快而微微颤动。
中书令张道功心登登直跳,他有一种预感,那让陛下勃然大怒的小册子与他儿子有关。知子莫若父,中书令张道功对他儿子张勉在幽州做的事情不说全不知晓,也是有所耳闻。更何况自己儿子是个什么品行的人,他还是清楚地。
只是儿子莫名其妙被人杀了,他这个当爹的咽不下这口气必须要讨个公道,就算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他也要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