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2章 贪墨(2 / 2)

加入书签

“两家离得这么近,还能忘了不成,你不来通知我,我都一定是要来的。”严左朗道。

“你这大人事忙得很,比不得我这鸿胪寺卿清闲,好了,说定了啊,别忘了。”赵子逡道。

赵子逡随后看向赵辰逍道:“我要回鸿胪寺了,你自己回家。”

“父亲,孩儿想在严伯伯这里多玩一会了再回去。”赵辰逍仰头道。

赵子逡无奈地对严左朗道,“这孩子,看来得麻烦严兄你照看一下了。”

“不麻烦,你我两家就像亲戚,亲戚就该多来往,赵兄放心去,孩子我看着。”严左朗道。

“那就多谢严兄,小弟去也。”赵子逡拱手道别。

严左朗看向严霜等人,面容和蔼可亲地笑道:“你们两个,刚刚是打算来做什么?”

“父亲,”严霜道,“父亲能把你书房里的鞭子给我们吗?我们想玩这个。”

严左朗只见严霜手里拿着的是一个陀螺,忍不住就哈哈大笑起来。

赵辰逍不解,只听严左朗接着道:“我小时候玩这个可厉害了,我们来试试,看你们能不能赢过我。”

严霜同赵辰逍闻言眼睛一亮,高兴坏了。

随后一个大人同两个小孩子就在院子里玩起了陀螺。

那鞭子简直就是专门为这个陀螺准备的,不大不小,长度刚好一臂。

严霜同赵辰逍就围着严左朗,看他如何玩这个陀螺。

只见严左朗将鞭绳在陀螺上缠了几圈,蹲在地上准备,随后右手往外侧拉,左手同时松开陀螺,陀螺就迅速直立旋转起来。

“转起来了,转起来了!”赵辰逍与严霜欢呼雀跃,赵辰逍见陀螺速度慢了,连忙喊道,“严伯伯快抽!”

严左朗连忙拿鞭子去抽,但手脚动作却跟不上,只抽了三次就不转了。

这叫赵辰逍同严霜看得大大的不尽兴,严霜道:“父亲,让我来!”

严左朗虽然完全不像他说的那样厉害,但丝毫不觉得在两个晚辈面前丢了面子,笑呵呵地把鞭子给了严霜,看着她玩。

严霜把鞭子拿到手里,明明是看着她父亲刚刚的动作玩的,陀螺却几次都转不起来。

赵辰逍看得着急,拿过鞭子道:“你们都别抢,让我来。”

赵辰逍一来就十分上手,陀螺久久不倒,很是得意,最后被严家父女追着问技巧。

这是赵辰逍记忆中与严伯伯关系最近的一次,而后来,就算他想再同严左朗与严霜一起玩陀螺,都再也没有这个机会。

不久后,明嘉帝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户部侍郎严左朗贪墨国库。

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来,明嘉帝大怒,派人将严左朗下狱彻查。

事发突然,严左朗在户部就被抓,其家人都不曾收到消息,等到严霜发现自己父亲没有回来时,一切已经晚了。

严府随后被封,严霜等人出不来,赵辰逍也进不去。

赵辰逍只能去通知远在鸿胪寺的父亲。

赵子逡闻听此事时惊愕万分,严左朗怎么可能贪墨国库?

要他相信严左朗会贪污,不如让他相信母猪会上树!

所以这个时候,赵子逡是坚信严左朗一定会无罪释放的。

于是他反安慰赵辰逍道:“定是哪里搞错了,陛下又不是糊涂人,你严伯伯肯定会没事的,我们稍安勿躁。”

赵辰逍也信他父亲说的话,严伯伯有没有钱,其实从他府中的陈设就能看出来。

严霜的母亲也出自书香门第,最不屑的就是铜臭,虽说严左朗掌户部钱粮事务,但要说他敛财,恐怕他妻子都容不了他。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既然没有干过,那就不怕他们查。

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甚至连严左朗自己都是这么想的,就等着自己从大牢里被放出去,可是,事情却照着他们完全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大理寺查出来的结果,是严左朗的确贪了,而且贪了白银一百万两。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在有夏王朝的刑律当中足矣判处死刑。

明嘉帝大怒,立刻派人查抄了严府,可除了一些古董瓷器之类的物件,却没有在严府翻找到更多值钱的东西。

难道严左朗那一百万两全部拿去买古董去了?

严夫人替她夫君喊冤,称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陪嫁,绝对不是什么贪墨国库所得。

明嘉帝可不这么好糊弄,一百万两哪儿能凭空而飞,查,给朕查!

可严左朗酷刑之下也没招供出这一百万两他究竟干什么去了,而他不过在牢内十日,就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此刻赵子逡因为自己大意而让好友受罪自责不已,可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明嘉帝还没有下旨定罪,大理寺还在查,刑部也一同加入了进去,只要能找到确凿证据,就能让严左朗重见天日。

然而不久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刑部插手之后,事情就完全变了。

萧桓在朝会大殿上对明嘉帝道:“父皇,儿臣已查明,此次户部侍郎严左朗贪墨国库一案确系账目记载缺漏有关,儿臣已令人整理出完整的账目,还请父皇过目。”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这实在是在打脸,打了大理寺的脸,也打了明嘉帝的脸。

大理寺卿脸都黑了,僵硬道:“三皇子此言,岂非在说我大理寺核对账目都核对不来?”

满廷噤若寒蝉,大理寺卿实在是个太过耿直的人,说话不懂圆滑,其他官员都暗忖若这三皇子殿下记了仇,最终又得了皇位,那日后可真够他喝一壶的了。

然而他这话虽不好听,却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大理寺上下那么多人,难道连个账目都算不清?

既然两边都觉得自己查到的才是对的,那就只能让第三方再插手了。

明嘉帝又把这件事交给了御史台。

御史台的人就在想,账目记载缺漏的可能是有的,毕竟都是人算出来的,经手的人又不止那么一两个,其间说不定就哪里出了差错,但一百万两的账目空缺着实有些过头了,一个人昏了头,还能一群人都假装没看见吗?

所以这前后对不上的数额,定然是别有内情的。

但这案子难就难在别有内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