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章 宽礼者入正一道,不婚者入全真道(1 / 2)

加入书签

近半个时辰。

司马徽,庞德公等人入殿。

“主公。”

四人敬畏躬拜道。

宁辰点了点头,沉声道:“纵然有人在外,但大部分人皆在此地,今日大兴立太医司,征张仲景为太医司丞,负责各州郡县乡镇的医馆建设,安排医学学子医治百姓,所征医师皆由大兴支出月俸,百姓看病需要付钱,然英烈家眷,大病可免医钱,百姓要以人为本,不可烂收。”

“主公。”

张仲景恭敬道:“如此普及医学,自要以标准化而行,然药材难寻,恐怕需要培育药材,故而我以为当得以农业学交流,开辟良田种植药材,提炼药性,重新编写标准化医学的授学书籍。”

“可以。”

宁辰沉声道:“你择日组建太医司,拿出章程。”

“喏。”

张仲景恭敬道。

宁辰再度道:“道录司,正式纳入大兴治下,所部道服仪礼与礼部共同拟定,学说与大兴学府拟定编撰,分册正一道,全真道,宽礼者可入正一,不婚者可入全真。”

张鲁尊敬道:“道学不似佛学,全真者极少,但也有之。”

“呵。”

宁辰眯着眼笑道:“册立全真,只是为未来做准备,若有朝一日大兴承平天下,关外漠北之地总需要治理,全真便是大兴的利刃,故而你要开始安排人,以全真道学为由,前往漠北,西凉边地开始传道了。”

“喏。”

张鲁恭敬道。

宁辰斟酌再三,安排道:“今日,册提刑司,别于六部与司天监之外,负责查察各州郡县的冤假错案,暂时此司空出人选,直至有适合者再行组建事。”

“喏。”

众文武恭敬道。

“大兴册立内史省。”

“内史省,负责总览六部内政。”

“只做整理文书,议政,不做决策之事。”

“鲁子敬出任内史令,张昭任内史左监,诸葛子瑜任内史右监。”

“必要之时,内史需外巡州郡,若有朝一日内史省独掌决策,军议司,司天监,提刑司可清大兴奸佞。”

宁辰目光落在内政六部,言语中满是警告的意味。

三公九卿有弊端,三省六部有弊端,内阁制亦有弊端。

可是,内史省必须要册立,毕竟他需要在外征伐,不可能一直事必躬亲的批阅六部内政。

故而,内史省便是议政的存在,亦是整理轻重缓急文书所在。

“喏。”

鲁肃,张昭,诸葛瑾躬身应允。

内史省,看似位高权重,可实际上是火坑。

亦如三公九卿制的丞相,相国之流,若是内史省敢掌决策之权,便会被其他各部司清君侧。

尤其是司天监,更是让他们三人为之胆颤。

“咕咚。”

宁辰抿了口茶,沉声道:“军议司,移军谘祭酒职,更军议司丞,由荀公达出任,位同内史令,亦有议征伐章程之权,无大兴令不可掌军,若有人无令而掌军,内史省,司天监,提刑司可清大兴奸佞。”

“喏。”

刘晔,贾诩,陈宫应道。

宁辰目光闪烁,沉声道:“兵部,拟册高顺为陷阵将,册立陷阵卫营,待其述职时颁布策书,更张绣为骁骑副将,军议司征其为领军都尉。”

“喏。”

鲁肃,贾诩恭敬道。

“便如此吧。”

宁辰揉了揉眉心,沉声道:“年关之前,各州郡述职之后,内史省与军议司呈上文书,各部司尽快入职充实。”

“喏。”

众人躬身退出大殿。

直至。

离开大兴宫。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无论是鲁肃,还是黄忠,张昭亦是这般。

他们有统帅之人,有老练之人,亦有战场猛将,都感觉压抑又沉重。

大兴祀天地,称王立国势在必行,可是内政与军事的更迭充实,及众人官职变动,对整个大兴都是一场冲击。

各部司犬牙交错,互相限制针对。

内史省管理内政,军议司管理军事,提刑司管理冤假错案。

所有人都只有议事权,决策大权皆在宁辰手中。

可怕的是卫营与总兵,名义上挂靠在兵部。

其调动,拱卫的却是大兴王权,同样他们亦是大兴精锐的大军,比之军团还要精炼几分。

“政事繁忙啊。”

鲁肃脊梁都佝偻几分,叹道:“自主公出山之后,从江东军更迭至大兴六部,军议司,此次第三次更迭,大兴会变得更加强大。”

“这是必然。”

“吾等当齐心协力啊。”

张昭,王朗,陈宫等人莫不是感慨。

刘晔计算一番,说道:“内史省,军议司,内政六部,太医司,司天监,道录司,大兴司业,大兴商会,已经开始军政严明,分册诸事了。”

“是啊。”

鲁肃复杂道:“各部司全部交错限制,军事治下,以军团,总兵卫营,大兴卫营为三步阶梯,如此治世,大权皆在主公手中。”

陈宫淡笑道:“如此,方能除去佞臣,保证大兴不失。”

“此言在理。”

顿时,所有人朗笑附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