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张燕:宁有道,承太平志,当为黄巾统帅(1 / 2)

加入书签

夏侯兰将大兴显学推过去,说道:“大兴有刑部,各地府衙官吏皆要明法,判案断生死,冤屈者可请法学学子以白绫书写冤屈,凡举白绫者可入大兴提刑司,各地官吏不得阻拦,若有阻拦者,杖毙!”

“大兴。”

“宁有道。”

赵云目光极为复杂。

夏侯兰毫不在意的一笑。

他欺骗了赵云吗?或许吧。

因为他去了大兴,并且拜入了法学为学子。

只不过被司天监征召了而已,自从袁绍死后,方才被擢升为辰龙使。

“夏侯。”

“若有一天。”

“大兴平了天下,会如何?”

赵云翻看着大兴显学,第一篇王朝的本质极为显眼。

“不知。”

夏侯兰摇了摇头,沉声道:“大兴的脚步从未停止,大兴王也有开疆拓土的野心,兴兵奉武这是必然,可是观现在之南地,也能窥伺出未来大兴的盛景。”

“啪嗒。”

赵云合上书籍,说道:“张燕黑山军,大兴江东军,并州白波军,管亥青州军,何仪汝南军,这些都是曾经的黄巾残党吧。”

“不错。”

夏侯兰瞳孔微微一缩道。

“致太平。”

赵云目光闪烁不定。

黄巾之乱,大汉从未平定过。

管亥的青州军入了臧霸麾下,为其攻占了青州各郡。

大兴的江东军虽然已经不存,可大兴的前身便是江东军。

白波军已经被荡平,何仪也惨死在汝南颖川,而现在黑山军却入了幽州,仿佛整个天下都有黄巾残党。

“好了。”

夏侯兰笑道:“你来寻我,是因为田赋一事吧。”

“嗯。”

赵云点了点头。

夏侯兰凝望向中军帅帐,沉声道:“你还是如幼时一般,心里藏不住事,黑山军可是有数十万人,你们不拿出比冀州更丰硕的条件,我们怎么留在幽州,就凭刘玄德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汉室宗亲后裔身份,还是凭你们这一州之地的力量,亦或是传说中的仁义?”

“夏侯。”

“主公乃明主。”

赵云眉头微微一簇道。

夏侯兰抿了口酒水,淡笑道:“你之明主,未必是黑山军之明主,我们现在是商谈结盟,而非是俯首称臣,你们从未摆正过自己的位置。”

“明白了。”

赵云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夏侯兰斟酌再三,说道:“其实,想要征田赋也并非不行,我们若是入代郡,三年内不可征赋,三年后可以随之上调田赋,毕竟我们初迁州郡,需要时间去适应,积累底蕴,不是吗?”

赵云点了点头,说道:“某会与主公说明。”

“好。”

夏侯兰点了点头。

“不送。”

赵云起身向帐外而行,临近门户时突然驻足,说道:“夏侯,主公禁止幽州商客贩卖大兴辑报,你此报从何处而来?”

夏侯兰面色不变道:“中山国,广昌。”

“多谢。”

赵云扶剑踏入军帐。

“咕咚。”

夏侯兰抿了口酒水。

赵云生来不喜欢多言,但心细如发。

他不过是多提了几句大兴,还有大兴辑报在,就产生怀疑了?

“如何?”

这时,张燕踏入帅帐问道。

“无妨。”

夏侯兰淡笑道:“我已经提了我们的条件,若是玄德公不同意,前往冀州便是,反正数十万军民,曹丞相也不会拒绝。”

“也好。”

张燕瞥了眼帐外颔首道。

“呵呵。”

夏侯兰心有所感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天下大势如此,我等日后也不知可有跻身之地。”

张燕眯着眼笑道:“无论如何,都得求活,活的堂堂正正。”

“是啊。”

夏侯兰笑着附喝。

“大兴。”

“宁有道。”

“致太平,盛世长平。”

张燕呢喃着,眼中多了几分追忆。

当年,太平道动乱八州之地,他追随张牛角征伐冀幽二地,可惜张牛角战死,他也从褚飞燕改名为张燕。

当初,江东军立于豫章,他也是随口一应。

毕竟,太平道有几十万的渠帅,谁能想到宁辰会走到今天。

他之所以听大兴调令,领着黑山军入幽州,是因为大兴从未失去太平道的理念,致太平。

能活到现在的黄巾渠帅不多,也只有宁辰,管亥,还有他了。

既然宁辰已经建立了基业,秉承致太平的理念,他就当为黄巾旧部统帅,这不是他所言,而是所有太平道信徒的理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