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章 分雌雄(2 / 2)

加入书签

姓高的自然指的是高权,长宁公府卖官鬻爵之事,早有不少议论。只是明面上,个个明哲保身。

崔大娘起身拱了拱手,忽地朝卫湘君看过来,“还不把见面礼送上!”

卫湘君本是在琢磨,高权如此猖狂,国主为何会无动于衷时,冷不丁听到崔大娘吩咐,立时回过神,将小案上的包袱捧过来,放到崔大娘面前。

眼见崔大娘又将那包袱移到他这儿,刘广故意问了句,“崔员外是何意啊?”

“不瞒您说,人也找得差不多了。就是想从刘二爷这儿匀一、两件好东西。好给人送去。”

“御制之物可不好拿。若教人瞧见,脑袋未必保得住。”

刘广手摸在包袱上,貌似有些为难。

“您就瞧着给,也不用太贵重,只图个新鲜,让那位大人有些面子。该多少银子,在下绝不让刘二爷吃亏。”

崔大娘捋了捋假胡须,“上回我在人家府上瞧见一只青铜的灯笼,竟是极精巧。说是从宫里头出来的,我想给配成一对。”

“你便说说,哪位大人家?”

刘广忽地盯住崔大娘。

卫湘君心里一紧。

这人如此精明吗?

崔大娘摆了摆手,“刘二爷这就把我问住了。在下好不容易搭上的线,事儿都还没办成,总不能将人得罪。”

刘广扑哧笑了出来,将包袱扔给身后的随从,道:“崔员外找的那位,只怕我知道是谁。”

“哦?”

崔大娘眼角抽了抽,故作镇定地反问,“您如何猜出来了?”

刘广端起酒杯,“我与崔员外聊得投机,你也是个爽快人。若没弄错,你瞧见的是那个青铜镂空灯笼吧?这事我可记得清楚。那一批里头,除了送进宫的,还富余了一对。”

说到此处,刘广又一笑,“你若是送他,便不用了。人家手里本就是一对。这么说吧,那一对灯笼,还是我亲自送到长宁公府的。”

崔大娘一脸佩服,“刘二爷倒是好记性。不过,与长宁府无关。”

“你这就不知了。我掐指一算,那灯笼当是在吏部王侍郎那儿瞧见的吧?”

卫湘君不自觉地盯住了刘广。

吏部王侍郎是哪儿蹦出来的?

好一会后,崔大娘叹了口气,“什么都瞒不住刘二爷!”

刘广不要太高兴,一拍桌子,“可知我为何猜得准?那位王侍郎是长宁公府蒋夫人的继爹,我将灯笼送去之时,一大家子都在跟前。蒋夫人为表孝心,将那对灯笼赠给了王侍郎。我还记得,就是那回城中宵禁的晚上。王侍郎喜欢得不得了。”

卫湘君垂在两侧的手,不自觉握成了拳。

城中宵禁那晚……

所以,有人刚得了好东西,便跑去郑宅放火?

今晚没有白跑,真凶到底冒了出来。

看来她和姓蒋的,这回总要死一个。

崔大娘想了片刻,道:“刘二爷误会了,在下哪有资格认得王侍郎。瞧着意思,我去见的那位没说实话,想必他家那灯笼竟是赝品。”

打量崔大娘一会,刘广笑得越发得意,“我方才还奇怪,崔员外若能走通王侍郎的路子,何必又找到我这儿。看来这是上了当。倒也不要紧。你若真心为令郎求一官半职,我倒是能帮上些忙,端看崔员外想捐多少银子。”

“好说,有刘二爷帮衬,想来犬子的事差不离了。”

崔大娘方才还拧着眉,此时已笑了出来,“在下也不懂这些,不如您给个提点?”

今日聊得极好,崔大娘亲自陪着刘广走出金香楼。

夜色渐深,这勾栏院却越发生意兴隆。

门前的路被堵得严严实实。几盏吊在半空的灯笼,将四下照得透亮。

刘广晃晃****地被扶上车,还冲着崔大娘喊道:“崔员外为人豪爽,日后咱们便是兄弟,回头等我准信!”

“不日在下必过府拜访。”

崔大娘笑着作揖,等刘广缩回了头,对卫湘君递了个眼色。

这边崔大娘背手走在前头,卫湘君追上去,小声道:“既是知道何人所为,后头我自个儿处置。”

崔大娘回头瞧了她一眼,“这事用不着你出头。咱们可不给人白白卖命。”

卫湘君顿时明白了意思。

她居然忘了,自己背后也并非没人,那可是蓟北最大的靠山。

既是受人驱使,总不能没一点好处。

“哎哟,您老今日也过来了!”

刘广声音从两人后面响起。

等卫湘君回过头,刘广已跳下马车,躬着腰,朝着前呼后拥的一群人跑去。

大门上挂着的灯笼下,众人鱼贯而入。

就在卫湘君掉转头的刹那,冷不丁一张脸,从她眼前闪过。

卫湘君有些怔住。

怎么会是……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