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虫爷吉祥(十四)(1 / 2)
关于窫窳吃人以及县衙大狱坍塌造成多人死亡事情,云中锦据实上书,历数漕江当地官员,其中也包括知州的种种不作为,并决定留在漕江等待回复。
尽管漕帮百姓指指点点,县衙中大小官吏亦侧目而视,但她毫不介意,每日照常起早贪黑搜寻窫窳。
迁延一个月之后,终于等来了三司推事签署的回复公文。
三法司认为,县令甄有德纵然负有失察一责,然,鉴于其到任不足一年,且勤政爱民,深受治下百姓及下属官员的爱戴,官声斐然。故,只对他略施薄惩,罚俸半年并将他调离漕江,改任福江县县令。
而对于知州大人的责任,回复公文中只字未提。
随同公文来的,又是一封武大人的亲笔书信,再次强调漕江事已毕,命云中锦尽早动身回京。
云中锦未免大失所望。
除了云中锦,漕江上下欢欣鼓舞,鸣炮庆贺,为甄有德送行。
“贤侄女,事情原委本就十分清晰,你非要上报,叔亦没有拦着你,现在三司推事回复公文下来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意见完全统一,都认定甄大人没有重大责任,决定不对他问责。贤侄女,你就不要再纠结于心啦。”
知州大人苦口婆心地劝导云中锦。
“如此毫无作为的昏官,没有受到任何惩处,竟还调任福江县令,坑害完了漕江,又继续坑害福江的百姓,我怎能不纠结于心?”
“武大人接到你的书信,立即就召集三司推事共同商议此事。对于甄有德的安排,三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要考量一个官员的政绩,同时亦要对民意负责,方方面面皆要有平衡。都象你这般意气用事,天下岂能太平?”
“依照知州大人的意思,天下不太平乃是我这样的人意气用事所致?”云中锦问道。
“哎,贤侄女说气话了不是?你不信叔,难道还不信你的恩师武大人吗?”知州大人一副哭笑不得又怜爱的表情。
“年轻人血气方刚是好事,但也要学着多听多看,考虑事情要多方面,别总是一根筋认死理。就拿律法来说吧,条条框框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学会灵活运用才是最聪明的。这一点,苏绣就比你懂得多,沉稳得多,你要多向她学一学,对你今后的仕途,是大有裨益的。”
提到苏绣,云中锦撇了撇嘴,“说白了,您不就是夸苏绣心眼多嘛?我不会,也不想学。律法就是律法,既然定下了条条框框,就必须依律行事,出格就是不行。”
“好好好,贤侄女说得都对,你叔说差了,律法哪能随便出格的?”
知州夫人笑着上来打圆场,拉着云中锦的手轻轻拍着,尽显亲热劲。
“其实啊,为了窫窳这事,你叔也愧疚了许久,这些日子以来是寝食难安哪。这不,收到上司的回复公文,他这才放下心来。”
“阿锦哪,事情都过去了,听说你升迁的事也定下来了,武大人来信催你回京就职呢,我与你叔商量着,就在家中备点酒食为你饯行,你说好不好?”
“知州大人,您真的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吗?”云中锦定定地望着知州大人问道。
“这些年,关于窫窳,大人您当真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还有虫爷,之前我一再问起有关秘宗一事,您总是一再避而不答,今日我想再问一次,大人您究竟对虫爷和秘宗了解多少?又对窫窳了解多少?”
知州大人未曾料到云中锦会如此直截了当地问他,面色从错愕转为愠怒。
“此事三司推事都已有定论,你还揪着不放是何道理?既然甄有德无责,亦问责不到本官的头上来,你若不服,自回京去与三司理论去,有本事你闯宫上殿与圣上理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