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亮明態度(1 / 2)
第176章 亮明態度
“这解香楼只招待朋友,讲究不时不食,今天的秋冬季菜,保管你们满意。”
小径通幽,环境清雅,行至临水包厢前,郭光昌笑道:“老马那帮搞网际网路的,全去乌镇折腾他们的大会了。咱们今天清清静静,老朋友聚聚!”
包厢內,几位客人已落座,皆是郭光昌相交多年扎根实业的老友,汪立成,王水富,南存暉—
郭光昌笑著介绍沈砚和周,特別指著沈砚的装扮:“看看沈老弟今天是不是年轻了十岁被小周姑娘改造成功了!
眾人善意笑声中,目光温和地投向这对年轻人。
菜餚陆续上桌,摆盘精美,香气四溢,皆是杭帮菜的精粹:
清雅鲜美的龙井虾仁,汤色乳白、滋味醇厚的宋嫂鱼羹,还有当季的蟹酿橙,蟹肉的鲜美与橙子的清甜完美融合,散发著诱人的香气。
郭光昌作为东道主,热情招呼大家动筷。话题自然围绕著经济大势与產业深耕展开。
沈砚与几位浙商前辈的交流,充满了对產业未来的洞见和务实精神。
周安静地坐在沈砚身边,悄然汲取养分,姿態优雅,並不刻意插话,但那双清澈的眼睛始终专注地聆听著。
当汪立成谈到华立在东南亚医药市场的布局遇到的独特文化挑战时,周微微歪著头,流露出思索的神情。
沈砚敏锐地捕捉到她的好奇,在汪立成话音刚落的间隙,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声音,低语道:
“汪总的意思是,不同国家的用药习惯和监管差异很大,就像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不同,药企的菜单也得本地化。”
这个生动文贴切的比喻让周吨眼睛一亮,她立刻心领神会,对注立成露出瞭然又敬佩的微笑,轻轻点头。
当王水富用带著浓重杭普话的口音,聊起为国產大飞机c919提供关键零部件时那份自豪,说到某个精密部件的製造难度比绣还细致时,周忍不住轻声惊嘆:“哇那一定像做艺术品一样吧”
声音不大,却恰好让王水富听到了。
王水富哈哈一笑,看向这个灵秀的小姑娘,眼神慈祥:
“小姑娘说得对!可不就是艺术品嘛,差一丝一毫,飞机就上不了天咯!”
他对周的比喻很是受用,气氛更加融洽,沈砚看著周地,眼底满是笑意和讚许。
注意到周的目光在蟹酿橙上停留了几秒,便自然地转动桌上的转盘,將那道菜稳稳地停在她面前。
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周心领神会,嘴角弯起甜甜的弧度,拿起小银勺小心翼翼地留了一勺送入口中,瞬间被那鲜甜交融的奇妙滋味征服,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她侧过头,对沈砚无声地用口型说了个“好吃!”
南存暉谈论看正泰在新能源和智能製造领域的布局,提到光伏板在沙漠里的发电效率就像江南水田的稻子,靠天更要靠技术时,周虽然对技术细节不甚明了,但沙漠稻子这个充满画面感的比喻让她觉得很有趣,她专注地听著,眼神里是对知识和智慧的纯粹嚮往。
她的沉静、专注,偶尔流露出的纯真好奇和恰到好处的反应,以及她与沈砚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流淌著甜蜜与信任的默契互动,都让在座的几位心生好感。
她就像这桌精致杭帮菜里一道清新爽口的时蔬,不喧宾夺主,却不可或缺,为这场聚会,注入了一股灵动、温暖又和谐的气息。
周身上没有刻意的討好,也没有新人的怯懦,只有一种落落大方的真诚和沉浸其中的认真。
席间,郭光昌笑著打趣沈砚:“沈老弟,我看小周姑娘不仅改造了你的衣橱,连带著把你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寒气都驱散了不少嘛!挺好!年轻人就该这样!”眾人闻言皆笑。
沈砚没有反驳,只是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周,眼神柔和。
周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脸颊微红,在桌下轻轻碰了碰沈砚的手。
晚宴在轻鬆愉快的氛围中接近尾声,精致的杭帮菜撤下,换上了清雅的龙井茶。
沈砚放下茶杯,对郭光昌微微頜首,语气温和:
“各位,多谢款待。我和周还有点事,就先告辞了。”
他自然地牵起旁边周的手。
郭光昌笑容满面,也不多挽留:“好好好,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玩!杭城的夜景还是值得看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