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栽赃陷害,告他一状(2 / 2)

加入书签

“王管家,具体情况是秦王所说的这样吗?”

万管家挪动了膝盖跪的方向,朝着天圣帝磕了磕头,垂着头道,“回皇上的话,昨夜秦王审问过奴才和这五人,还用了刑,这五人只是王爷的近身暗卫,最近几天因王爷住在宫里,他们不能待在宫里便回来了。”

“王管家,昨夜你可跟本王说他们是南疆人的。”景瑜眯了眯眼睛,暗眸里闪过一抹危险。

天圣帝看着王管家道,“怎么回事?”

地上跪着的人中有一个人脱掉了自己上半身的衣服,露出了新鲜的还流着血的鞭痕来,“皇上,昨夜我们打死不认秦王的逼供,但后来对我们用了刑,以家人的性命威胁,我们才不得不说是南疆人啊。”

“昨夜我们五人晚归只是出去买了些吃食回来,没想到就被秦王带人抓了,皇上奴才冤枉。”

王管家抬起手来擦了擦眼睛处流出来的眼泪,哽咽道,“皇上,奴才在永王府勤勤恳恳,奴才们生是天圣的人,死是天圣的鬼啊,怎么会勾结外党做这等大逆不道的事呢!请皇上明察秋毫,还我们王爷一个公道!”

天圣帝看着面色冷酷带了杀气的景瑜,心里再次失望,他还未开口说话的时候只听景琰开了口。

“父皇,年关时分让查的南疆人入境也有了结果,这次可以查到他们的藏身之所,还是多亏了四弟。”景琰神色淡然的看着景瑜,景瑜心里猛地一抖,有些慌乱的感觉袭来。

他一直以为景琰人在皇宫里就没办法插手宫外的事,现在看来,他似乎错了?

天圣帝扫了景瑜一眼,道,“证据。”

“带人!”双瑞微微颔首,出去将五个男人带了进来,然后把他们身上的木牌当场摘下来扔在了他们面前。

天圣帝起身从地上捡了一块木牌拿在了手里,和上次景瑜呈给他的一模一样。

“父皇,这些人其实是本应该出现在永王府的人。”

“那又如何在你这里?”天圣帝扫视着这些人,心里凉了凉。

景琰勾唇笑了笑,“这就得问四弟为何一门心思的陷害儿臣了。”

“此前四弟还未向父皇检举儿臣时,儿臣就发现有人在暗中监视永王府,同时有人还混入了永王府的暗卫中准备刺杀儿臣,那次刺杀他们中的人上了轩辕公主,到现在还卧病榻上。”

“那次事件之后儿臣就让人找机会替换了那些监视的人,把真正的南疆人囚禁了起来,一直在等这个幕后主使,儿臣万万没想到是四弟啊。”

景琰的话说完堂有人忍不住唏嘘起来,天圣帝的脸色并不好看,自家儿子自相残杀,这不是他愿意见到的场面。

“皇上,要不是永王机智过人,怕是就被贼人得逞了。况且还伤到了轩辕公主,这南疆人不可留。”丞相站出来请柬,“既是秦王检举了此次永王勾结南疆人,那是不是可以证明秦王与南疆人有关系呢?”

“皇上,臣以为真正与南疆人有关系的人正是秦王,派人刺杀自己的兄长,乃是豺狼之心!”

“皇上,这些人的口供并不能说明什么,秦王也是怀疑南疆人打入天生内部才会如此,请皇上明断!”

大臣们纷纷出来站队说话,天圣帝一直凝视着景瑜一言不发,景瑜被他看的有些心慌......

“四弟不懂事罢了,儿臣不会计较他刺杀本王,只是这些南疆人打着秦王的旗号,着实让人怀疑。”景琰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

景瑜立刻反驳道,“万一是你栽赃陷害我呢?”

“栽赃不栽赃想必四弟心里最清楚不过,有些话皇兄不愿说的太明白,你若要这样装糊涂下去,那就别怪皇兄不留情面了。”景琰的声音不大不小,正正好好让全堂的人听到这中气十足,义正言辞的话。

“还有什么事情是朕不知道的?永王,你今天一并都说出来!朕要看看这个秦王到底干了多少好事!”天圣帝发怒,大理寺卿早早的已经从高堂的位置上跑下来了,今天的这个案子不是他能断的了的!

景瑜看着景琰张口,心里一下子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父皇,先前南下赈灾,儿臣在抵达望京城的第一晚便遭遇杀手,当时四弟都不曾出手相救,只儿臣和双瑞杀掉了那些杀手,事后派人调查才知道那些杀手竟是皇后娘娘派来的。”

景琰说完打量了一下天圣帝阴郁的脸色,有些嘲讽,但还是继续道,“后来抵达云南,镇守云南的陈申将军和四弟联合,早就和南疆王有所联络,就连赈灾的事也是儿臣一人办完的。”

“四弟在回京的时候派弓箭手围堵在将军府外,儿臣那次殊死搏斗,险些丧命,那两位大臣就是在那次事件中丧生的。”

“父皇,儿臣一直以为四弟只是怨恨儿臣得父皇喜爱,竟不知原来他藏了想要儿臣死的心思。这次明目张胆的诬陷儿臣,着实让儿臣心太寒!”景琰说的情深意切,仿佛真的被景瑜伤透了心一般,事件交代完,天圣帝在众人的瞩目下一步步走上断案的高台,伸手拿了惊堂木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