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章 什么?又渡赤水?!(2 / 2)

加入书签

“对!追上去,干掉他们!为赤水河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部队需要一场像样的胜利来提振士气!”

“打鼓新场地形我们熟悉,有利于我军穿插包围!”

众人议论纷纷,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打鼓新场的位置,仿佛胜利唾手可得。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清晰而略显沙哑的声音响起,如同冷水泼进了油锅:

“我反对。”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声音的来源——刘雅丽。

她站在那里,身体似乎还有些虚弱,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甚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固执。

“我们不能去打鼓新场。”她重复道,语气斩钉截铁。

彭委员眉头紧锁,强压着不解和一丝火气:“教员同志,为什么反对?理由是什么?现在追击,时机正好!”

其他指挥员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是啊,理由呢?

军事上,这看起来是当前最优的选择。

刘雅丽张了张嘴,感觉喉咙发干。

理由?

她真正的理由是——历史上,红军三渡赤水前,并没有大规模追击逃往打鼓新场的黔军,而是主动再次渡河!

她不能改变这个“标准答案”,她害怕任何一个微小的偏离,都会导致更无法预料的灾难,就像赤水河边那样。

可她怎么能把这个理由说出口?

她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借口:敌军可能有埋伏?部队需要更长时间休整?追击会偏离主要战略方向?

但这些理由在“趁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明显军事利益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牵强。

看着众人等待解释的目光,刘雅丽心一横,只能选择最笨拙,也最引人怀疑的方式。她避开了解释具体原因,转而用一种近乎专断的语气强调战略意图:

“没有理由!至少现在我不能详细解释。

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是局限于黔北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是追着黔军的屁股跑!

我们有更重要的全局考量!我命令,部队在遵义进行短暂休整后,立即准备物资,我们……再次渡过赤水河西进!”

“什么?!”

“又要渡河?!”

“回到河西岸去?!”

会议室内瞬间一片哗然!所有指挥员都懵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极度困惑。

刚刚从赤水河西岸死里逃生,付出了将近三分之一战友生命的惨重代价,才突到东岸,占领了遵义,现在屁股还没坐热,竟然又要回去?

回到那个刚刚让他们血流成河的包围圈里去?这简直是疯了!

一位年纪稍长的指挥员忍不住拍案而起:“教员指挥!你这是什么命令?我们千辛万苦才跳出来,现在又要跳回去?战士们会怎么想?这来回折腾,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啊!总得有个说法吧!赤水河不是我们家门口的池塘,想过去就过去,想过来就过来!那是用命在填啊!”

“打鼓新场明明有机会,为什么放弃?西岸现在什么情况我们根本不清楚,这不是带着部队往火坑里跳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