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天城劫06(2 / 2)
教室内吵嚷一片,老师好不容易控制住局面,忽然看见一位女生一直安静坐着看书,似乎未受干扰。他好奇地问她,“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看的?你不发言,是对话题不感兴趣么?”
他其实很早就注意了她。她捂得太严实了。天气渐暖,教室里是个较封闭的环境,又有许多人同在争氧,她不闷吗?他原来忍不住问过她一次,她回答说怕过敏。可现在已是初夏,过敏源已不多了。她安之若素,打扮依旧,丝毫未露真容。
“老师,您是在问我么?”女生微微抬头,见老师在对他点头,便慢慢解释着,“我不是觉得话题无聊,自己不感兴趣。我只是觉得争论无益。因为一件事的发生,一般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复杂的因素综合推进的。所以也不能单独论一个人的责任。就算一起交通事故,也有全责或责任份额的划分。就这件事来说,我感觉宋太祖赵匡胤应该负至少一半的责任。
“他年少曾学儒学,习五经,也习骑射。他个人更倾向于习骑射,但他也深知文武兼修乃立身之本。他性强好赌,嫉恶任侠,尽惹麻烦。后汉初年,他离家出走,寻求机遇建功业。曾经南下未果又辗转三秦至西北地带,回洛阳时投奔郭威,至此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到了显德七年,也就是960年,他已经是战功赫赫,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此时郭威养子柴荣之子柴宗训在位,年八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临帝位,下诏封柴宗训为郑王,以宋为国号,仍都开封。当时,他年33岁,他的兄弟赵光义年21岁,在兵变过程中赵光义和赵匡胤的亲信有拥戴之功。第二年,赵匡胤5赵普商议,摆宴,以温和的手段解了小伙伴的兵权,让他们壮年回家养老。虽然对此事后世存疑,但他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是事实。当然,石守信等人能乖乖听从安排而未反抗,也跟宋太祖做足了功课还有杰出的善后相关。
“对于自己的弟弟,太祖应该狠不下心肠,让他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他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太祖出外征战的日子,他安安稳稳守住了老家。在亲子尚幼的情况下,太祖似乎对这个弟弟的确以继承人来看待的。让他领开封府尹,还封了晋王。周世宗柴荣即位前也曾领此职,一切似乎不言自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