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2 / 2)
“好了,”他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眼中一片温柔之色,“朕倒不知你这溜须拍马的本事还不小。朕何德何能,如何能与尧舜圣人相提并论。”
我望着他,慢慢敛起了笑容:“也许皇上此时的功绩难比尧舜,但你为大夏付出的精力永远留在史册之上,无论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之后,永远留在人们心里,永远不会被遗忘。”
李晛好像没有料到我会说这样一番话,微微有些动容,连带着对我的称呼也变了,“玥儿,你知道吗?大舜不但是有名的圣君,还有恩爱的一后一妃,这一后一妃不仅倾国倾城,且对他一往情深。皇后叫娥皇,皇妃叫女英。舜帝南巡时病死于苍梧山,她们姐妹俩也哀恸而死。”
他弯下了腰,牢牢地直视着我,眸中闪耀着异样的光芒。
“玥儿,”他轻唤我的名字,一字一句的说,“大舜有娥皇女英,而朕只想要一人,白首不相离。”
我先是一愣,接着又是一惊。我不是傻瓜,自然听得出李晛的弦外之音。
“皇、皇上,时候不早了,你不是还有政事要忙吗……”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感觉到对方灼热的目光正游移在我的脸上。
李晛只当我害羞,轻笑着捏了捏我的手,便顺着我的借口告辞回去。
待那抹明黄的身影离开,一直躲在暗处悄悄观察的奶娘兴奋地上前来,“公主,皇上果然没有忘了公主,上苍保佑,上苍保佑……”
我嘴角抽搐,一时竟无言以对。
傍晚时分,李晛的贴身太监王公公送来了一封薄薄的信笺。我疑惑的打开了信纸,只见几行遒劲的字体映入眼帘: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这两句诗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据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整日扎在脂粉堆里,还要娶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便作《白头吟》呈递相如。司马相如看完后,忆及当年夫妻恩爱,便打消了娶妾的念头,夫妻和好如初。
李晛选择了诗中最为缠棉悱恻的两句,情意昭然若揭。
我反复看着手中薄薄的信笺,竟有淡淡的忧郁笼罩心头。
“哼,朝三暮四的女人。”一个冷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我愕然地转过身去,居然是温垚。他今天穿着一件描金白衣,更是衬的那张脸封神如玉。
“你怎么来了?”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温垚忽然念出了这两句词,脸色阴沉沉的。
我的嘴角剧烈地抽搐起来。老天,这不都是剧情需要吗……
“怎么不说话了,不是一向伶牙俐齿的很吗?”温垚撩袍坐下,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我。
这话该怎么接?我捏着衣角站在原地,内心颇为纠结。
气氛陷入诡异的静谧中,我酝酿了一下情绪,硬生生挤出两滴眼泪,可怜巴巴的道:“多日未见夫君,我以为夫君要将我抛在这陌生的朝代不闻不问了。”
温垚瞧见我的眼泪,面色稍霁,解释道:“我有些要事处理,耽搁了几天。”
“哦。”我继续低头,做忧伤状。
“七月,”温垚叹了口气,来到我身边,“暂时不要和李晛走得太近。”
“为什么?”我疑惑的抬头,“不是要通过他拿到第二滴眼泪吗?”
温垚嘴唇动了动,似乎有话想说,却又作罢。他背转过身去,似乎有些懊恼,“那你便随意好了。”
我感觉莫名其妙,这男鬼的心思真是越来越难猜了……
静默两秒,我问:“李晛是西夏末帝吗?”
“没错。”温垚转过身来,看着我的眼神复杂莫辨。
我想起西夏亡于成吉思汗。西夏末年山穷水尽,末帝带着文官武将献城出降,最终死在“来朝晋谒”的路上。
想到这里,手中那张薄薄的信笺似乎变得千斤重……
温垚还说了什么我已记不清了,这一夜,注定无眠。
白天李晛来过后便下令给我的宫殿多拨了些火炭,此时,我裹着一张厚厚的毯子,抱膝坐在炭盆旁,手里是那张写着情诗的信笺。
窗外,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下起来。
这样的夜晚,遥远的御书房依旧灯火通明。据说,金朝使者来夏国吊祭,把以前战争中掳掠的夏国人口遣还夏国。李晛为了这件事,正彻夜不眠草拟圣旨。
命中注定的亡国,这个年轻的帝王仍不自知,依旧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我的眼眶微酸,心中一遍遍的疑问: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偏偏是我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