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72:加餐(1 / 2)

加入书签

高蔷薇失败的事情,确实在园丁的内部引起了一些非议。按照其中一些人的想法,就是直接冲到庇护所中将人绑了就完事儿,整这么多没用的事情,最后还搭上了人命,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只是还没等他们研究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负责传达的喇叭花就带回了一条更闹心的消息。自从进入了极热时期,很多庇护所就展开了抗热食物的研究。虽然林梓彦所在的庇护所还在研发阶段,但是已经别的庇护所研究出了一些东西。

根据红薯的秧苗,位于江南的庇护所率先研究出了抗旱1号作物,虽然产量不大,但是却可以抵御60度以上的高温,并且因为根系可以扎的极深,浇水量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在食物和少量的水之间,正常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虽说没有水只能活3天,但是那是建立在一点水都不喝的情况下。在保证少量的供水的情况下,填饱肚子自然成为了第一要务。

江南庇护所也因此一战成名,将自己研究出抗旱1号的事情通过卫星网络宣传了出来。只是这些事情只是在江南地区引起了一些轰动,对于地处北方的庇护所来说,吸引力并不是很强。

让所有人引起注意的,是江南庇护所在公布了抗旱1号的同时,公布的一些照片。孙歌在接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是狠狠的恶心了一阵。卫星拍摄的照片中,在江南一些地区中,已经被密密麻麻的虫卵占据。

一些破碎的虫卵中的生物已经破壳而出,形似蟑螂,但是体型更加巨大,颜色也由原本的黑褐色转变为白色。虽然在通知中并没有具体的描述这种虫子的危害性,但是就看它现在的样子,怎么也不可能让人把它和无害联系在一起。

同样位于江南的园丁组织第一时间就派人取回了样本,开始分析这种生物的前世今生。江南庇护所也采集了相关的样本,力求在最短的时间破解这种生物的秘密。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研究,这种生物终于被证实,就是变种的大蠊。

原本体长30到50毫米,浅红棕色的大蠊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不但身形增大了近10倍,颜色也发生了改变。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大蠊的成虫期极大的缩短,从之前的45天,缩短到了仅仅不到一个礼拜。

本来是卵荚生的大蠊,现在也变成了单独的的卵生,可是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卵,已经不能推断他们现在一胎能生多少了。可能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这种大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或许可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看到最新的研究报告,孙歌第一时间就将这个发现进行了上报,在经过仔细的排查之后,还真有人发现了这种虫卵。因为不能确定它的毒副作用,所以目前还是严谨食用的。

林梓彦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很吃惊,毕竟自己在前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见到过这种生物。虽然大蠊本身就可以加工成一定的药用品,不过体型增大的他们,对现存物资的冲击却变的更加强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