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提点顾华(1 / 2)
“先生早前教书的时候便提点过我们,读书,不可读死书。书中一言一句皆是金句,我们读书人,不仅要牢记,更要将它们涉及自身,当以效尤。”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正因为读书,我才得以明白孝道何为,所以勤奋读书,不沉迷于酒色,不贪财图利,不贪图享乐,不交损友不好斗好争……”
莫夕心中气闷,不想听顾华这些大道理了,她气的一点顾华的额头。
“你嫂子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嫂嫂是什么意思?读书当用于己身,以前人之鉴,修后人之身,当是已。”
好家伙,看来要劝住顾华,还得她拿出些古文学知识来!
“大学中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有学习的基础在于格物,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意思。”
“顾华是学习努力勤快,也将书中的好品格都修于己身,但是顾华,你整天窝在屋子里读书,真的做到这最基本的格物了吗?”
“倘若你连读书最基本的格物都做不到,那又怎么能真正读好书?”
要说这顾华,还真是一副好性子,向来和自家嫂嫂不熟悉的顾华,在嫂子这么自以为是的说教之下,还能听得很认真,可真是难得了。
“举人试也是乡试,其中有一门儿,考的是现在的时事正治,皇上叫你出一个利国利民的好计策,那你会怎么说?按照书中的,搬着书中的知识讲吗?”
莫夕将他拉进一座青木娄里,不顾顾华的挣扎,将他带到大厅。
“顾华,你从来没有进到过这里,你只知道这里的女人风流,是一个纵容情、色、欲的地方,可你知道,这里多少的姑娘都曾是良家的女子。”
“多少的良家女子因为父母双亡家境败落受小人所害被迫卖到这里,不愿意堕落放弃尊严,便每天挨着打骂?”
“你又知道每天有多少年轻的女孩子被活活打死在这青木娄里?”
“那你又是否知道,京城的青木娄水深似火,多少权贵去那里的根本目的根本不是玩乐,而是为了拉帮结派或者收集情报?”
“你知道为什么我朝的夜市这么发达?那全是因为我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和我朝军事力量的强大保证了我们的治安,才得以让我们的夜市如此发达。”
“你以为一个人读书好就可以做的到官?那你以为那皇宫里高高在上的公主为什么要来这一个小小的宁山镇里生活?又为什么能一手遮天,轻轻一句话就能毁了曾经一个大家族,留一个破败的鸿生酒楼在这里苟延残喘?”
“老百姓的日子是水深火热的,那朝廷里也是水深火热的,顾华不了解这些的话,迟早会被时代的洪流冲的体无完肤,顾华,我就说这么多,你且好好想想。”
“我不希望,顾华被一家人倾尽了心血,自己也呕心沥血读了十几年的书,却因为读了死书而止步于秀才不能前。”
顾华低垂着脑袋,莫夕已经走出了青木娄的大厅,他却浑然未觉。
还是莫夕无语的回来拉上了顾华。
“那嫂嫂为什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嫂嫂知道的好多。”
“一半儿是亲眼所见,一半儿是听人讲的,但是不管是什么途径来的,总归不是一直窝在家里读书能得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