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兄弟交心,冬日赶海(1 / 2)
双鲜饺子……您是说面条鱼配毛蚬子做馅?”
顾尘不确定地询问牛大爷,双鲜确实是丹城特色美味。
问题是。
没听说有人用它做饺子馅啊。
“你当然没听说了,你们顾家,还有你姥姥姥爷一家子,全都是鲁省人,吃的做的也都是那边的口味,别说是你们,就算是咱们村的王家,也都是鲁省过来的,从根子上说,都不算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自然也就不知道啥叫双鲜饺子。”
牛大爷一打开话匣子,就有收不住的趋势。
闯关东年月,大量鲁省人来到东北扎根生活。
这一点,从村子的名称上就能看出一二。
凡是叫窝棚,堡子的村屯。
里头住户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一旦名字里有村,而且还是以某个姓氏命名。
不用想。
住户绝对都是关里来的人。
也只有关里人,才会按照族群姓氏给村子起名。
好比顾尘和牛大爷所在的王家村。
村子叫王家村,村中住户也以王姓人最多。
都是外地来,哪能知道当地的传统吃食。
“小尘,船弄好了。”
顾江远远喊了一声,打断了牛大爷的谈古说今。
“哥,你先等一下,我问牛大爷一点事。”
顾尘掏出兜里剩下的多半盒红塔山,直接塞到了牛大爷口袋里。
“牛大爷,您老既然这么熟悉咱们当地传统,能不能教教我,咋做这双鲜馅的饺子啊?”
“行啊,老祖宗传下的手艺,能有人学也是好事。”
随即,牛大爷详细传授如何调制双鲜馅饺子。
语气中多少有点较劲的意思。
听他的意思。
丹城传统的双鲜馅饺子,口味胜过鲁省的鲅鱼馅饺子无数倍。
顾尘连声附和。
这要是让脾气火暴的姥爷听见,非得和牛大爷掰扯三天三夜不可。
别看姥爷张老虎脾气堪比炮仗,一点就炸。
原籍却是诗书传家的孔孟之乡。
“记住了,处理面条鱼的时候,千万别刮鳞片,更不能开膛,直接和毛蚬子一块剁成肉馅,加葱姜蒜末,花椒水调味。”
“按大爷的法子拌馅,你们一家子就吃吧,保准一吃一个不吱声,又鲜又香,在不
爱吃饺子的人,也能一顿吃上二三十个。”
“行嘞,我记住了,到时候要是真这么好吃,初一的时候,我给您老送几十个,让您一块尝尝鲜。”
告别了好心的牛大爷,兄弟二人一块登船。
越冬梭子蟹是比面条鱼更为常见的冬季海货。
顾尘负责敲碎浮冰下地笼,顾江负责划船。
地笼里头除了涂抹有虾泥,顾尘还特意放了一定数量的干虾,确保今天能够捞到梭子蟹。
至于毛蚬子和面条鱼。
前者需要去滩涂,沙滩拾去。
后者倒是可以海上捕捞。
“你小子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先前还说捕捞鲅鱼,到了海上又变成了捕捞面条鱼。”
听闻顾尘改变捕捞种类,顾江不由得发出善意的调侃。
顾尘嘿嘿傻笑。
没法子。
总不能告诉大哥,自己说的捕捞鲅鱼过于想当然,忽略了今天冬季的气候情况。
重生者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
更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知全能。
真要有这本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