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离了个大谱:竟把辽参当鲁参(1 / 2)
你要是喜欢吃,今天就多吃点,下次食堂要是再做葱烧海参,我以前给你们村打电话,招呼你过来一起吃。”
看到顾尘一眨不眨盯着碗里的海参,沈长海还以为顾尘第一次吃葱烧海参,被老方的精湛手艺震惊了,起身又去窗口打了一碗。
打好饭菜的渔业大队职工们也都吃了起来。
刚一入口,各种溢美之词滔滔不绝地送给了老方。
别说沈长海觉得老方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
这群天天吃老方饭菜的职工,同样拜倒在老方今天的手艺之下。
顾尘表情古怪地环顾四周。
什么鬼?
其他单位职工尝不出辽参和鲁参的区别也就罢了。
这里可是渔业大队。
里头的职工三天两头出海作业,竟然没有一个品尝出两者的区别。
而这,才是顾尘最奇怪的地方。
葱烧海参好吃,和老方的厨艺没有一毛钱关系。
好吃,是因为食材好。
顾尘一言不发地继续吃着碗里的海参。
从口感上判断,应该是丹城海参。
广义上的辽参指的是产地位于辽省境内的海参。
而真正能担得起辽参之名的极品海参。
分别是丹城海参和连城海参。
两种海参各有千秋。
都具备着极品海参价值。
不同的是,丹城海参产量极少,进而导致市场知名度较小。
后世,一斤极品连城干海参能卖到三四万一斤。
反观丹城海参。
由于产量少,缺乏市场认知度,价格忽高忽低。
硬要说谁的口感更好。
顾尘认为还是家乡的海参更胜一筹。
“小顾,你倒是吃啊,喜欢就多吃点,到了这里还装什么假。”
回到位置坐下,沈长海将新打来的一碗海参送到顾尘面前,岂料顾尘忽然放下筷子。
“顾尘,不怕你笑话,我活这么大,确实是第一次这么好吃的海参,您能不能告诉我,大队是在哪里捞到这些海参,我寻思着过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捞一些,回去处理好晾起来,想吃的时候自己做着吃,也省得过来麻烦大伙了。”
“唉,费那劲干啥,这玩意又不值几个钱,大冷天出海专为抓它们犯不上。”
沈长海好心说道。
大队每次去临近鲁省的己方海域执行捕捞任务,总会带一些回来。
听了一会儿,顾尘明白了。
不是沈长海等人吃不出辽参和鲁参的区别,而是他们就没吃过几次海参。
国营渔业大队的出海捕捞任务,局限于捕捞经济鱼类。
也就是能够卖上钱,可以出口的海鱼。
加之使用大型拖网在深水区作业,因此很少捕捞到海参。
即便捞到了。
也都是混在网中鱼群里的零星海参。
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吃饱肚子始终是老百姓第一追求。
像海参这种没有几两肉的玩意,偶尔尝个鲜还行。
没几个人在它们身上下功夫。
丹城海参产量极少,鲁省刺参则是参量颇丰。
又加上两类海参都是刺参,外形起码有七八分相似。
沈长海等人才会误将丹城辽参当成了鲁省刺参。
计划经济时代。
青山渔业大队的捕捞任务始终围绕着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现如今,也不过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混着来。
食用高端海参的习惯在国外蔚然成风。
放眼国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