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抵达孤岛:后世吃货看红眼的纯正野生辽参(1 / 2)
这年月的天气预报时准时不准。
没准上一秒说海上晴空万里,海面下一刻就会风云变色。
因此,顾尘特地带上了雨衣和雨靴。
防止大海忽然变脸,将无遮无拦的两兄弟淋成落汤鸡。
“哥,天气预报说今天海面顺风,无波无澜水流平缓,不出意外的话,晚上天黑就能回来,从这里划船到鬼见愁,差不多需要三四个小时,这样,咱们两个分一下工,一个人划一小时,尽可能节省力气,留着上岛捡辽参。”
“行啊,你怎么说我都听你的,小尘,有件事我咋想都觉得纳闷,你哥我赶海打渔的本事不如你厉害,见识也不如你多,可毕竟生在渔村,长在渔村,你说的辽参是个啥玩意,我咋就没说过呢?”
舢板船离开码头,顾江忍不住说起压在心里一晚上的话。
鲁省刺参,顾江倒是听说过。
老家鲁省的特色海产品,听说还能卖到外国换钱。
可是这辽参又是个什么玩意呢?
反正顾江从小到大,就没听你说起过当地还有辽参。
“哥,你没听过太正常了,因为这个词是我起的。”
顾尘一边划船,一边满嘴跑火车。
前一句话没毛病。
别说顾尘没听说,全龙国也没人听说过辽参这个词。
辽参这个称呼诞生于九十年代初。
对标隔壁鲁省的刺参,被一些先富起来的起名辽参。
到了千禧年,辽参逐渐成为辽省的地理标志产品。
品牌声誉度越来越大,俨然成了高端海参的代名词。
“你还挺会起名,不知道的还以为辽参是人参呢。”
听了顾尘的解释,顾江也就释然了。
开玩笑说天生就是个买卖人。
“哥,这话你说对了,别看这两年,个体户说出去丢人,过几年你再看看,个体户走到哪里都要被人叫一声大老板。”
“咱们当地都是宝,就看你肯不肯找了。”
顾尘看向一望无际的海面,自信满满说道:“姥爷总说他们猎人靠山吃山,大山里有无数的百倍,皮子,药材,各类名贵山货。”
“换到咱们这里,海里同样有各种奇珍异宝,不说别的,就说咱们当地的海参,不论是品质,口感,还是药用功效,都比鲁省刺参好得多,也就是数量少了点,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只。”
“但是连城那边,有不少品质大差不差辽参。”
“停停停,你趁早死了再去那边打秋风的心思,上次的事情还没受到教训啊,要不是他们不敢玩命,咱们都够呛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见顾尘冷不丁又提到了连城,顾江心头只发怵。
“行行行,不说了。”
顾尘闭口不提再去连城海域捕捞的事情。
暗下决心。
早晚有一天会把关系通到连城。
光明正大带领渔船去人家的地盘上捕鱼。
同样是海滨城市,丹城与连城相隔不过两三百公里。
发展速度截然不同。
一个是外商云集的知名城市。
另一个也有外商,不过嘛……
很快,这帮外商就要变成穷亲戚。
辽参的提前出现,让顾尘有了新的想法。
国内一直到九十年达,才出现了高端消费市场。
眼下这几年。
吃一顿全肉宴,就算是改善生活。
只有吃饱了,才敢想吃好的事情。
“嗯,就这么办。”
“你说啥就这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