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一章:回村做打算(2 / 2)

加入书签

“因为那不属于十三州,幽州往西……”梁氏停顿了一下:“是西凉国。”

“西凉?”村民中有人惊呼了一声:“听说那里的人,个个儿都腰缠万贯!”

“那我们也这样!”有人听到这里,马上站出来同意。

这个年月,富的吃肉是没有可能了,大约谁都不想饿死,才是真的。

“对,咱们好歹是一起活下来的,这几个人,也就是寻常大户人家的人口,咱们不如同心同德,将这灾年熬过去的好!”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达成了统一,只是楚瑶没太听懂:“所以,三山城里剩下的芥菜卖了,是换粮食,还是换银子?”

“先换粮食吧。”黄老三提议:“若再是前几年的模样,就算有了银子,也不过是废铜烂铁,不如粮食来的实在,再者,我家有地窖,可以暂时保存,咱们先将口粮存够,然后在想银子的事儿。”

大家觉得黄老三说的有理,也都纷纷点头。

天色晚了,楚瑶想要带着梁春尽早上路,但是梁氏不同意,非让楚瑶住一晚,说明早再走更安全一些。

哪个好人家的女儿,三更半夜走山路的?

楚瑶不在乎山路不山路的,只是瞧着拾月可怜巴巴的小眼神,不由得心软了几分,便在家中歇了一晚。

走了这几日,楚瑶身上的衣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刮了个大口子,她肩头的伤口刚刚长好,露出一块刺眼的疤痕出来,梁氏很心疼,便连夜点灯,给她缝补衣裳。

拾月见走了几日的亲娘好容易回来了,自然不肯放过她,便窝在楚瑶的怀里睡了,楚瑶抱着拾月,看向梁氏,放轻了声音:“方才黄老三提起西凉的事情,我看母亲像是有什么话不曾说出口一样。”

梁氏手里的针线停顿了一下,轻轻的叹了口气:“黄老三说的那些事,原是你父亲无意间提起来的,没想到这孩子就记在心里了。”

楚瑶回想了一下黄老三说的话,觉得也没有什么错:“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吗?”

“西凉并不是这样富庶起来的,那里盛产矿石,颇受我朝达官贵族的喜爱,不惜一掷千金,才至西凉富庶,在瞧瞧我朝如今……”梁氏说着,回头看了一眼窗外。

夜里了,外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

“而且,也不只是如此。”梁氏压了压眉头,目光中涌出一阵担忧:“这件事是你父亲说与黄老三的,可实际上,你父亲外放是在亳州,与幽州相隔万里,这些事不过是他从我兄长梁瑞口中听来的。”

“我兄长幼年曾随内阁邢大人出使西凉国,他告诉我,西凉与我朝交界处,许多村子都是这样管理农田与粮食,然而各人自有各人的心思,最后因劳力不同,人口繁杂,导致分摊不均而闹出人命的比比皆是……”

梁氏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若是南水村这样发展下去,我着实担忧,会走了这些人的老路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