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四章 和侍臣谈门第名望(1 / 2)

加入书签

殷景仁等人离宫以后,刘义隆闲坐,问近侍徐爰:

“卿以为今世当用何种人才?王敬弘有虚名,但似乎无益于朕治理国家,朕将如何对待此事呢?自近代以来,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高卑出身,已有常分,卿意以为如何?”

侍坐的徐爰原名徐瑗,因犯了要臣傅亮的父亲傅瑗的名讳,不得已改名为徐爰。.他出身寒门,后来在军中因长于文辞而受先帝赏识,刘义符为太子时,他入侍东宫。刘义隆即位后,他深受亲任,升任中书舍人,在皇帝身边负责掌管呈奏案章。现在听了皇上一连串问,他深有感触,但他一时又不知从何答起。这几问,不过是有关出身与贤才的,于是他反问一句:

“自上古以来,设置文武百官,陛下认为是为了安置富贵膏粱儿,还是为了辅君治国呢?”

“那当然是为了辅君治国了。”

“若是为了辅君治国,那么陛下即大位以来,为何仍如前朝那样看重门第,不出选拔贤才的诏令呢?”

“若有特殊的人才,不担心不知道他;出身名门世家的,即使他没有当世之用,只要德行纯正,朕也用他——前人治国都是这么做的。”

“以此而论,傅岩、吕望等大贤之人,又怎可凭门望被推举呢?”

傅岩,即傅说,相传殷高宗在梦中得到贤人傅说,于是派人到民间去寻找,最终在傅岩(也称“傅险”)那个地方找到了他,那时傅岩只是一个正在做版筑苦力的奴隶,后来他成为辅佐殷高宗的贤人。吕望,即吕尚,吕尚年老时过着以鱼钓为生的隐居生活,周文王出猎,在渭水边和他相遇,和他交谈后十分高兴,说:“我太公望子久矣!”于是和他同载而归,后来吕尚辅佐武王灭了殷王朝。因此后世也称之为吕望;又因吕尚姓姜,俗又称其为姜太公——“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他。

“像他们这样的人,数十百年难见其一,前朝葛洪说过:‘高勋之臣,旷代而一’。”不是吗?像傅、吕这样的贤才,多少代才能有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