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 宫妃许修仪的担忧(1 / 2)

加入书签

许美人出身贫寒,她原是袁皇后的陪媵,但自江陵时起,袁皇后就格外看重她,视她为姊妹。自然,皇上也未薄待她,毕竟她也是自己最早的两个女人之一。现在,许美人已被册拜为位列九嫔的修仪了——在皇帝的三夫人九嫔中,三夫人位同朝中三公,九嫔位同九卿。

但许修仪过得并不快乐。

在那不算很长的二百个日日夜夜里,她常常默祷着能为皇上诞育一个龙种:母因子贵,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天不遂人愿,她只生了个皇女,这多少让她感到失望;但在失望之余,她又颇感欣慰,毕竟,她有了个女儿,这和后宫那些寂寞的宫妃比,又不知强出多少。可是,命运不济,小皇女还没有等到被册封为公主就因病夭折了,这让她在寂寞的深宫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她原来并不识诗书。在陪伴皇后的几年时光里,耳濡目染,如今她虽还不能像皇后那样手不离卷轴,但她多少也能粗通文墨,这多少也让她打了些时光,排解了些寂寞和痛苦。自从皇后诞育了小皇子刘劭以后,她就经常到徽音殿陪侍皇后照看皇子,随着皇子渐渐长大,她也时常充当教习嬷嬷的角色。

自潘美人次拜见皇后起,许修仪就对这个美艳惊人的小女人心存戒备。这倒不是像古人说的那样“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她是因这个小女人的美艳和风情而为皇后担忧,这种担忧绝非多余:皇后的世界只是皇子和典籍,皇后的美是静的美,是满腹诗书的美,而这个小女人的美,从她的举手投足间,从她的眉宇顾盼间流溢出来,而这种风情,是皇上这样的男人所能抵抗得了的吗?凭过去伺候皇上的体验,许修仪猜测,潘美人的拜见皇后求教诗书,未必不是皇上的旨意。那时在江陵,还只是殿下的皇上就不止一次地告诫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要多向王妃求教。

许修仪的戒备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当初心血**的皇上乘羊车行幸后宫,自打有了这个小女人后就放弃了羊车;二是从宦官的口中得知,皇上把宫中的宝物赵飞燕的玉镯甚至吕后的金冠都赏赐给了这个小女人。这都让她有充分的理由推断自己判断的正确。

潘美人的大腹一日高过一日,潘美人的头颅也昂得一日高过一日,这无疑使得许修仪的疑虑也一日重过一日。这疑虑使得许修仪终于按捺不住。在皇上去东府的那天,她又去了徽音殿。

“日子过得真快,小皇子都六岁了。”许修仪无疑是话中有话,“也不知道潘美人会生个什么。”

“反正都是龙种,管他是男是女。”一向缺少防人之心的皇后根本就没去想小皇子的六岁与潘美人会生个什么有何关系。

“去年小皇子病中胡言,御医诊断是偶感风寒。后来御医又说是风病,但也拿不定主意。希望皇天能保佑小皇子。”风病,即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疯病。

说起小皇子的病,皇后的心情沉重起来。

但许修仪还不敢提及另一层意思:有人在私下里说,自古以来,未有帝王即位后皇后生太子的,只有商代的帝乙即位后正妃生了纣——纣可是个不祥的符号,现在又有了刘劭。假如这种传言让皇上听到了,皇上因此也忌讳这种事……皇上起先为小皇子起名叫刘卲——“卲”字古体写作左“召”右“刀”,后来才想起来那个“刀”字不祥,就改作“劭”了。

将来,皇上会不会小题大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