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拾壹 合作(1 / 2)
第二天一早春燕和陈默就拎着帆布包赶来了。
包里装着“岭南山水”纹样的详细参数表,还有两块煮得透的香云纱面料——
一块电力纺的,适合绣远景山水;
一块粗棉的,用来试绣近景竹簇,都是她前一晚特意从仓库挑的好料。
刘厂长安排的助理早已在车间等着,身后跟着两个穿蓝色工装的技术员,据刘厂长说这些都是厂里的专业老师傅。一旁的半自动绣花机擦得锃亮,针板上还留着上次试机的细痕。
“这机器绣过不少丝绸,就是没碰过你们这种煮过的布,可得多试试。”他拍了拍机器外壳,语气里带着点期待,又藏着点不确定。
春燕先把电力纺面料固定在针板上,指尖顺着布纹摸了摸——香云纱经薯莨煮、河泥过乌,布面比普通丝绸厚了近 1.5倍。
陈默凑过来,帮技术员调整针脚间距:“先调松点,别把布扎破了。”
机器启动的瞬间,车间里只剩下“咔嗒咔嗒”的声响。
可刚绣出半道山轮廓,针就突然歪了,在布上戳出个细小的毛边。
技术员赶紧停机,蹲在旁边检查:“针太细,布太厚,受力不均就容易偏。”
于是大家换了粗针再试,山轮廓倒是齐了,可水波纹又出了问题——工人按国营厂的老法子绣,针脚绷得太紧,水纹像冻硬的冰棱,硬邦邦贴在布上。
陈默不信邪,跟着春燕又反复调了三次针脚松紧,都没调出手工那种“风一吹就晃”的活劲。
看着堆在旁边越来越多的废布,那位助理眉头拧成了疙瘩:“要么把水波纹改成直线,要么换薄点的普通丝绸,香云纱这厚度,机器实在吃不消。”
春燕也眉头紧皱,确实难办。没想到刚开始便遇到这么大一个坎。
看着陈默在机器前和师傅们不断调试却徒劳无功的样子,春燕有些心急。
总不能刚答应的事情一开始就翻了车吧?!
快想想办法!
春燕逼着自己想解决方案。
到第十三次试验失败,春燕在停机的提示声下终于想到了点子。
“我知道了!”
众人被吸引去目光,只见春燕从帆布包里掏出块“雾中山”碎布——那是她刚学香云纱工艺时绣的,布上藏在山影里的细竹还带着点生涩,却透着股自然的劲。
她把碎布铺在机器旁:“不用改纹样。看,机器绣的轮廓其实很规整,就是少了点手工的‘呼吸感’。”
“咱们可以分工——厂里先用机器绣出山水的基础轮廓,我们再派姑娘来手工补绣,在山尖叠两针淡青‘雾丝’,顺着布纹斜向走,能显出山的层次感;水波纹旁边补三簇细竹,竹枝留半寸虚尾,既不抢山水的风头,又能让布面活起来,还贴合‘岭南山水’的意境。”
!
陈默眼前一亮:“这法子好!细竹针脚浅,不用扎透厚布,还能藏在纹样里,比其他装饰更贴主题。”
一旁的助理也惊讶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