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上秤(1 / 2)
第101章 上秤
【一一我方注意到麻生首相对我国青年导演作品的积极评价,这体现了两国人民对艺术创作价值的共同追求我们始终认为,文化交流是增进理解的重要纽带我们期待两国未来能通过更多影视合作夯实民间友好基础】
电视机里,外事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正表情严肃、措辞谨慎的回答著岛国记者的提问。
电视机外,郑钱也在一脸凝重的接听著国內打来的电话。
“一一听说上边儿来了电话,直接打到童局的办公室,就问了一句『那部电影国內上映了吗领导想看一下。』”
电话另一边的老周用力拍了一下桌子,仿佛旧时茶馆里的说书人,语气中带著一丝庆幸:“谢教授跟我提这事儿的时候,一副看上去犯了高血压的模样说幸亏当初你没私自跑去国外,事先过了审查,拿到了龙標那句话怎么说来著无过就是功!这事儿你办的规矩,上上下下都好看。
相信我,你下一部片子,只要不是太过分,审查那边多少都会给你松鬆手!院里边有一个算一个,现在都管你叫『爭气”。”
郑钱扯了扯嘴角。
“我可不打算改名儿,挣钱就挺好。”他半开玩笑的嘆了一口气:“周老师,我现在感到压力有点大“大就对了!”
周欣霞没有给年轻导演躺下的机会,稍稍加重语气:“先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你这事儿既然已经上了秤,就已经不是你自个儿,不是你这部电影的事情了尤其今年还是建国六十周年,方方面面都要周全中影那边给你打电话了吗首映时间决定了吗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国”
一连三个问题,把郑钱打算稍微缓缓的想法给堵了回去。
老实说,他现在真的有点儿手忙脚乱了。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摄影机》在岛国上映三个月后,积累一定票房与口碑,再择机回国上映,恰好赶上暑期档的尾巴,这部適合国內小资群体与年轻学生们的电影,有『岛国大卖』的头,不说票房大爆,拿个一两千万的分成轻轻鬆鬆。
考虑到这部电影成本只有二十万,那就是上百倍的回报率,足以让他在行业內名声起。
但眼下。
被那位首相大人一打岔,所有计划都乱了。
昨天北野武工作室和松竹的人就先后来了电话,询问他有没有改档期的打算。
“—一中影那边来电话了,他们会派专人赴日跟我们討论具体的发行安排。我们打电话的这会儿,他们的人应该已经到羽田机场了。”
因为不太確定有关方面的態度,所以郑钱用商量的语气谈了谈自己的想法:“至於《摄影机》的首映,我想著,要不要先搁一搁等下个月岛国这边大规模铺开后,国內再一起上映。到时候,日暮负责岛国这边的首映,我负责国內的首映—今天已经二十三號了,到下月初也没几天国內可以参考岛国这边的安排,先小规模点映几场,看看口碑,同时宣传预热一下.总不好什么都不准备,裸奔上映吧。”
“你有自己的想法就好。电影是你的,只要正常上映,你想怎么安排都没关係。中影跟你联繫的时候,聊过拷贝数量的事情吗他们打算给你安排多少拷贝”
“一一还没具体谈,但电话里提到,可能就五百来个吧。”
“五百个那不少了。下个月不是有个进口大片,叫《金刚狼》的么中影给他安排的拷贝数量也才四百多个。五百个,已经是標准商业片的待遇了。”
这年头,国內电影院数量也就一千六百来家。
五百个拷贝,意味看《摄影机》会进入至少三分之一的电影院,中影大概还要联合华夏,才能做到这个程度,確实无可指摘。
掛断电话后。
郑钱揉著额角,只觉得千头万绪,让人心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