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9章 刘晓丽的野心(1 / 2)

加入书签

按照邀请函上面的日期,这个经济座谈会是在10月15号的上午九点钟。

也就是说,他最起码要在10月14号前到达京城。

不过,按照林浩然的风格,他肯定会提前个几天过去的。

而今天,是10月5号。

思索一番,他打了个电话。

很快,电话被接通了,对面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船王”包裕刚。

“浩然,你打电话过来,一定是因为邀请函的事情吧?”林浩然还没开口,电话那头的包裕刚便猜到了林浩然的来意。

林浩然微微一笑,对包裕刚的敏锐洞察力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对方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

“包叔叔,您真是料事如神,我确实是因为这件事情给您打电话,一是想问问您打算什么时候过去,二是想问问您需要注意些什么。”林浩然回复道。

包裕刚爽朗的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浩然啊,果然和我猜的差不多,我准备10月14号出发,因为我手头上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忙,就不着急过去了。

你应该还没有去过京城,我建议你可以提前几天过去,至于需要注意的事儿嘛,这京城的规矩和咱们香江可不太一样。”

林浩然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您说,包叔叔,我洗耳恭听。”

包裕刚缓缓说道:“首先,京城那边讲究一个‘礼’字,这个‘礼’不只是见面礼数,更是一种分寸感,咱们香江商人谈生意直来直往,但到了那里,说话做事要懂得迂回,留三分余地。”

林浩然会意地点头:“我明白了,包叔叔,就像品茶,要慢慢回味。”

“正是这个理。”包裕刚赞许道,“其次,着装要庄重些,那边刚入秋,但会场里一定会很正式,我建议你带两套深色西装,领带也要素雅些。”

“好,我记下了。”林浩然笑道。

“至于其它,其实注意的事项不多,毕竟咱们是客人,主人家招待客人,肯定会安排周到的,只要注意言谈举止都得谨慎些,不该说的话千万别说,就差不多了,这些,我相信浩然你也知道如何去做,不用我教。

至于经济座谈会,我想浩然你应该比我更了解内地的经济情况,毕竟如果说香江谁对内地投资最多,那肯定是你旗下的公司了,这点,我自愧不如,就不多说了。”包裕刚笑道。

这两年来,林浩然旗下的万青集团、置地集团等企业相继大肆投资粤省,足以看得出林浩然对内地经济的看好。

这在香江商界,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也正因为林浩然的行动,这个世界香江商人前往内地投资也更多更早,已经尝到了甜头。

毕竟,内地的低人工、低成本、这些都是香江难以比拟的优势。

包裕刚虽然起步稍晚,但也已经在内地布局了数个重要项目。

而另一个世界的包裕刚,虽然早早与内地接触,早期却鲜少有对内地进行投资。

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捐赠等。

比如,1980年,提出捐赠1000万美元在京城建造旅游饭店,他要求以父亲的名字命名饭店,这一提议虽引发争议,但最终获得支持。

又比如,捐赠1000万美元在沪市交通大学兴建图书馆,推动了高等教育资源升级等等。

至于实业的投资,在80年代初期其实并不多。

但这个年代,或许是受林浩然的影响,如今包裕刚也在内地的粤省,以及家乡浙省布局了不少实业。

包裕刚这番话既是谦虚,也是实情,在投资内地这件事上,林浩然确实走在了香江商界的前列。

“包叔叔过奖了,我只是顺应时势罢了。“林浩然谦和地回应,“倒是您在家乡浙省的投资,既体现了商业智慧,更饱含着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包裕刚在电话那头爽朗一笑:“浩然啊,你总是这么会说话,不过说真的,这次座谈会意义非凡,我听说除了经济议题,可能还会讨论特区建设的下一步规划。

你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到时候可要代表我们香江商人多分享分享。“

林浩然语气诚恳地道:“包叔叔太抬举我了,我不过是先行一步,在粤省有些实践体会,若是会上需要,我一定知无不言。”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这才结束通话。

放下移动电话,林浩然坐在椅子上思考起来。

原本,他还打算和包裕刚一同过去,如今看来,时间并不合适。

不过,他自己先过去也没有什么。

再怎么说,他如今也是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无论去哪里,都会受到相应的礼遇。

更何况,他在内地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投资项目,各地政府对他的到访都会十分重视。

拿起桌子上的另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是刚刚马世民留在这里的,是有关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的筹划进度。

林浩然翻阅了一下,便放了下来。

具体内容他早已了然于心。

这个由他亲自提议设立的委员会,将整合旗下所有公司的战略规划,确保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协同发展。

如今,有马世民主持,还有伯顿、崔子龙、韦理、陈寿麟、何善恒等几位他手下能力最强的大将协助,他已经不用操心太多。

林浩然满意地靠在椅背上。

这支由他精心组建的团队,每一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组合在一起,更是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马世民擅长多元化企业运营,韦理精通资本运作,陈寿麟在能源以及多元化探索方面经验老到,何善恒擅长金融业务,崔子龙擅长舆论、情报、媒体等,再加上伯顿这位擅长开辟海外市场的得力干将,这个团队足以应对任何商业挑战。

再加上如今这些人的忠诚度最低都有95以上,最高的马世民甚至高达100的忠诚度,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

与此同时,位于铜锣湾的轩尼诗道,这里有一家香江舞蹈总会的舞蹈培训机构分校。

此刻,机构的舞蹈教室内,从内地而来的刘晓丽,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训练,此刻的她,脸色红润、汗汗湿的鬓发贴在脸颊,更添几分动人的妩媚。

她扶着栏杆微微喘息,镜中的身影曲线优美,显然这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卓有成效。

学舞蹈的,身材一般都很不错,可不得不说,即便是在这个培训机构的众多学员里,刘晓丽的身材也绝对算得上是顶尖的。

加上她那绝佳的颜容,精致的五官在灯光下更显立体,尤其是那双明亮的眼眸,即便带着疲惫也依然灵动有神。

汗水沿着她优美的颈线滑落,浸湿了舞蹈服的领口。

“晓丽,还不回去休息?“同班的黎小姐拎着包经过,忍不住又多看了她几眼。

即便同为女性,这位黎小姐也不得不承认刘晓丽确实是个难得的美人,内心中,她甚至有些羡慕。

她不禁想,要是自己有这样的条件,就好了。

两人说的其实都是普通话,刘晓丽刚来香江一个月,对香江话自然不太熟悉。

而这黎小姐则是从大马来的华人,由于语言环境的问题,她熟练掌握多种华语方言,包括闽南话、客家话、粤语、普通话等,因此与刘晓丽倒也没有交流障碍。

刘晓丽直起身子,擦了擦汗:“再练一会儿,总觉得这个转圈的动作还不够完美。“

“你呀,也太拼命了。“黎小姐摇摇头,“听说你每天都是最晚走的,要我说,以你的条件,就算不那么拼命,将来也一定能成为台柱子,这要是能找个像林生那样的大水喉,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在香江,林浩然早已经成为无数年轻女孩的梦中情人。

所以,林浩然也经常会被拿来调侃作为自己择偶的标杆,哪怕她们知道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香江,人们常以水为财,因此“大水喉”用来形容那些资金力量宏厚的人或金主,即有大量钱财进出的人,富人、大款。

说者无心,闻者有意。

刘晓丽闻言,擦拭汗水的手微微一顿。

她抬眼看向镜中的自己,不由得想起那位帮助她从内地过来香江的年轻富豪。

黎小姐无心的一句调侃,像一颗石子投入刘晓丽原本努力维持平静的心湖,瞬间激起千层浪。

她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黎小姐说笑了,跳舞是我的梦想,再累也值得的。”

声音努力维持着平静,但“林生”两个字,却像带着魔力,瞬间穿透了这一个月来她辛苦筑起的心防与自持。

林生,林浩然。

这个名字,在这短短一个月里,已从最初那个将她从江城歌舞剧院带离、给予她香江通行证的年轻富豪形象,迅速膨胀成一个让她仰望、敬畏、甚至感到窒息的庞然大物。

她不敢有任何心思?

是的,她一直这样告诫自己。

可“双方的差距太大了”这个冰冷的认知,在黎小姐那句“找个大水喉”的催化下,竟奇异地拐了个弯,滋生出一种带着异样的想法和孤注一掷的勇气。

一个月的了解,一个月的震撼!

刚到香江时,林浩然派给她的周美琪助理尽职尽责,帮她办理了香江身份证,安排她入住了中环文华酒店,那个在金碧辉煌中让她手足无措的地方。

周助理话不多,但效率极高,言语间不经意流露的信息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巨网:

“林生旗下产业很多,置地集团是香江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港灯集团负责电力……”

“朗维集团的万青-蛇口工业园是内地最大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全球……”

“林生刚捐赠了一亿港币给鹏城大学……”

报纸、电视更是无孔不入地强化着这个男人的存在感。

她亲眼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林浩然在入主和记黄埔的画面,那沉稳自信的气度,以及轻易击败竞争对手的实力,让她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商界巨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