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周园初见:似曾相识的故人与庭院(2 / 2)
周晓华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是啊,家里人都觉得老房子就该保留原来的样子,所以除了定期修缮,没怎么改动过。比如那个石椅,这是我母亲经常坐着休息的地方。”
“你母亲……”我心里一动,赶紧追问,“她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叫兰英?”
周晓华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几分疑惑:“我母亲叫沈兰英,您怎么知道她的名字?”
“沈兰英……兰英……”我重复着这个名字,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真的是她!梦里的兰英,真的存在过!我看着周晓华,突然明白那种“亲生骨肉”的错觉来自哪里——他是兰英的儿子,我们的血脉里,或许藏着某种看不见的联系。
李国栋轻轻拍了拍我的后背,对周晓华笑着说:“抱歉,我爱人最近总做关于周园的梦,所以听到您母亲的名字,有点激动。”
周晓华恍然大悟,眼神里多了几分理解:“原来如此!之前也有客人说过,觉得周园很亲切,好像在梦里见过一样。可能是老房子有自己的故事,总能让人想起些什么吧。”他领着我们走进客厅,客厅里的摆设很简单:一张木质的沙发,一个老式的留声机,墙上挂着几幅油画,画的都是周园的景色。
“这些画都是您画的吗?”我指着墙上的画,语气里满是赞叹。画里的周园,春天有栀子花,夏天有葡萄藤,秋天有金黄的落叶,冬天有皑皑的白雪,每一笔都充满了温情。
周晓华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啊,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画周园,画了十几年了,也算是对家里老房子的一种纪念吧。”他走到留声机旁,轻轻按下开关,悠扬的《In the ood》旋律流淌出来,和我梦里兰英弹钢琴的旋律,有着莫名的相似。
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客厅里的一切,听着熟悉的旋律,恍惚间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梦里——兰英坐在钢琴前弹奏,那个儒雅的男人站在她身边,孩子在客厅里跑闹。而现在,周晓华就站在留声机旁,温和地看着我们,像是在延续着这个家庭的故事。
“您父亲呢?他是做什么的?”我又问,心里还惦记着梦里那个儒雅的男人。
“我父亲叫王德昌,以前是个老师,教古典文学的,和您爱人一样,都是教书的。”周晓华笑着说,“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在客厅里看书、听音乐,那时候的周园,总是很热闹。”
王德昌……德昌……我想起梦里那个跳入湖中游泳的男人,想起他叫兰英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原来梦里的一切,都不是虚构的——兰英和德昌,真的在这里生活过,爱过,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谢谢您,晓华。”我站起身,看着周晓华,眼神里满是感激,“今天能来周园,能听到这些故事,我心里的疑惑,好像解开了很多。”
周晓华笑着说:“不用客气!能有人喜欢周园,喜欢我太爷爷奶奶的故事,我也很高兴。要是您不介意,下次来江城,还可以来周园坐,我给您讲更多他们的故事。”
我们又在周园里待了一会儿,周晓华给我们看了兰英和德昌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兰英,穿着蓝色的布裙,笑容温柔;德昌穿着中山装,眼神儒雅,和我梦里的样子一模一样。离开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周园的红砖墙上,温暖而宁静。
坐在车上,我靠在李国栋的肩膀上,心里满是平静。“国栋,我好像知道那个梦是什么意思了。”我轻声说,“兰英和德昌,是真实存在的人,他们在这里生活过,爱过。我梦见他们,或许是因为我和他们之间,有某种看不见的联系吧。”
李国栋握住我的手,语气温柔:“不管是什么联系,现在找到答案了,你心里也踏实了。以后要是还想来看周园,咱们就再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