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西韫灯研古医书,宋湘宁夜送芙蓉酥(1 / 2)
公西韫闻言面色凝重,片刻后出声问道:“可有研制出治疫的药方?”
孟大夫俯首做躬:“太子恕罪,草民无能,尚未研出药方。眼下草民只能熬制些寻常草药给病者服下,身子骨好的服下能有好转;身子骨差的服下,却是收效甚微了。”
公西韫又问宋同知:“府中其他医者可有消息?”
宋同知亦俯首谢罪:“并无。”
这倒也在公西韫料想之中,他缓了缓,道:“也罢,想必同知和大夫也已尽力。孤此次前来带了众多太医与医书,明日起便同大夫一同商议。若能早日将药方研制出来,父皇与孤必重重有赏。”“草民叩谢皇恩。”
宋同知回到车上时,宋湘宁的两只小眼已经迷糊到了一起,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偏偏身子还不老实,里外翻滚,眼看着就要从座上跌下来。
宋同知不免心生爱怜,一把将女儿提溜起来,抱在怀中,嗔怪道:“你便老实待在家里多好,偏又出来受这份罪。
宋湘宁两只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瞪瞪:“待在家里实在是太无趣了,娘亲成天管着玥儿,玥儿要去找珠珠玩。”
宋同知失笑:“有哥哥姐姐陪你玩还不够?”
宋湘宁渐渐清醒了过来,小嘴一撇:“哥哥姐姐成天忙着读书,才没工夫陪玥儿玩呢。”
宋同知刮了下她的鼻子:“来年把你也送进学堂,你就有事做了。”
宋湘宁这回倒没有什么异议,她早就好奇哥哥姐姐整天都在学堂里忙些什么了。末了,她还不忘问宋同知:“爹爹适才为何不让玥儿下去?”
宋同知摸了摸她的头:“医馆里有许多被瘟疫染上的病人,你一个小孩子家,身体弱,爹爹是怕你染疾。
“那太子的爹爹就不怕太子染疾吗?”
“圣上固然担心,但太子身为一国储君,就必然要担起国之重任。并且圣上的几位兄弟都是个中翘楚,因此圣上和太后此次让太子前来,也是为了提高太子在朝中的威信。”
见宋湘宁听得有些迷糊,宋同知拍了拍她的脑袋:“罢了,如今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你只要记住,爹爹恰才请了太子住在我们府上,这几日你不可再淘气了,免得冲撞了太子。
晚间,宋府。
宋府侍女雪苓正应同知吩咐,端了一碟芙蓉酥送往太子的厢房。忽而身后传来一声稚嫩的嗓音:“雪苓姐姐。“回头一看,原来是二小姐宋湘宁。“天色晚了,小姐怎么还不睡下?”她问。
“白日睡多了,眼下一点儿睡意也无。”宋湘宁调皮地眨了眨眼睛,“李嬷嬷今晚被几个嬷嬷拉去吃酒了,我趁兰若和秋纹不注意跑出来了,雪苓姐姐不会告诉旁人的,对吧?“
雪苓不禁被她逗笑:“府中上下就二小姐您最机灵了,小姐早些回去吧,奴婢不会对旁人说的。老爷吩咐奴婢给太子殿下送糕点呢。”
宋湘宁望着她手中端着的点心,脑袋一转:“方才我来时见莺歌姐姐她们几个在打花牌,缺了一个,喊着姐姐火上房儿似的。姐姐不去吗?”
雪苓犹豫了一下:“老爷说太子记挂民情尚未歇息,甚是辛苦,让奴婢送糕点过去。奴婢送了再去吧。”
不等她说完,宋湘宁便上去接过了她手中的盘子:“这有何妨,我替你送了便是。姐姐快些去吧,莫要让莺歌姐姐她们等急了。“还未等雪苓回过神来,宋湘宁就捧着糕点一溜烟地跑走了。她才打算去追,想了想又作罢,往住处那儿走去。
这边宋湘宁溜溜儿地跑到了一处假山后,蹲下来便开始享用盘中的芙蓉酥。
也不能怪她嘴馋,虽然这芙蓉酥虽不金贵,奈何工序繁琐。不仅外头斋记采买不易,府中也因费时费工而并不常做。倒也不是下人惫懒,只是杨氏不尚奢靡繁序之风,非年节之时不会发话;又忌讳家里多孩童,恐积食伤身,做了也不过让宋湘宁吃上两块。今儿个既让她逮着了,自是不会放过。
不一会儿,大半的芙蓉酥便已入了宋湘宁的肚子。她打了个嗝,揉了揉肚子,这才想起府上的那位太子爷。
房中案几上点着宋府最好的玉勾连云纹灯。灯虽不大,却颇为明亮。案前人正专注的看着手中书册,并不时提笔勾画。侧颜如玉,为灯晕笼罩,仿佛散发着淡淡的光泽。甚觉为是“陌上人如玉”之光景。
听到响动,公西韫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如瓷娃娃般的小女童端着盘子走了进来。
“太子殿下,爹爹让我送芙蓉酥给您来啦。”小姑娘语气欢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