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 齐东语攸关梦萦人,哀诉音含涉殇殀儿(1 / 2)

加入书签

雪色初霁,晨曦微露。紫乾殿上氛色如冰,落针可闻。帝王高坐在龙椅上,目光深如沉渊,一语未出而见天威庄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阶上黄门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沉寂,却更增了抑顿之色。

“陛下,臣有事要奏。”右都御史踟蹰了几番,终是出列禀道。

见上位之人迟迟未有应声,右都御史心里不由忐忑,后而更是又起了几分慌意。

正当他要告罪之时,才听得上面传来一道沉声:“卿且直言即是。”

右都御史心中舒了口气,禀道:“武兴候之子冬阳搜刮民财,鱼肉百姓,致使民情激愤,鸣冤告上。府衙见此不敢怠慢,但因武兴候族上有开国之功,且存太宗金牌,故而未当下于其地正法,特此奏上。”

“冬氏之子,目无朝令,六赃俱犯,其罪当诛。”公西韫声音威寒,“传朕旨意,武兴候子,笞(chi)杖八十,即日问斩。武兴候教子不严,罚俸三年,于庭省愆(qiān),非召不得出。”

朝间众人听此,皆不敢有声,更无人求言。

右都御史心里亦是惊了一惊,顿了顿心神,他谨声道:“陛下,武兴候府中尚有太宗赐令,应否从轻议处?”

帝王眸色幽深,语气薄凉:“那依卿所看,武兴候手持前朝丹书,即是十恶,朕也必得免去。”

右都御史脊背冒出一股寒意,忙跪身谢罪:“臣失言,望陛下恕罪。”

朝列中亦有大臣跪下替他告罪:“陛下,御史大人一时失言,并非有意犯上,还请陛下宽恕。”

殿中此刻又复了寂色,甚于先时。过了良久,公西韫才缓缓道:“朕并无怪罪,卿平身罢。”

退朝后,众臣离殿,不少人心中皆是长舒了一气。

“冬节沐日才过,今日观之,皇上似是心绪不佳。”出了朝殿,鸿胪()寺卿徐钟祁叹道。

见袁政走在一旁,他问道:“袁大人,你素来深得圣眷,可知个中缘由?”

袁政神色淡淡:“徐大人过誉了,皇上召我向来是朝间公事,未曾有深得圣眷之说。况且皇上龙威难测,吾等又岂敢妄议。”

“徐大人此言实是问非其人,袁尚书公秉清廉,岂是妄揣上意之人?”工部侍郎韩宪走了过来。听闻此言,眉梢一扬。

袁政抿了抿唇,未作言语。

“不过近来宫中之事,我倒是有些许耳闻。”韩宪继而又道。

徐钟祁听此,遂问:“不知大人有何耳闻?”

见二人攀谈,袁政不动声色地离了几步。可随后,韩宪的一席话却如雷贯耳,令他怔然。

“今年宫里新进的秀女中,有一位玥美人最得圣宠,前不久又有了身孕。但听闻在冬年晚宴时遭人暗算流了产,昏迷至今,皇上为此可是龙颜大怒,处置了好些人。”韩宪压低了声音。

徐钟祁面色微诧:“玥美人,可是那位秋狝宴时与皇上同行的妃嫔?”

“正是。论说后宫嫔妃失子,往时也有,但皇上如此之态,倒是不曾见得。”韩宪唏嘘。

因是觉此间不宜过言,二人也未再多说,直往龙华门而去。

“袁大人,袁大人。”路过同僚见他久久立于此,不由出声叫道。

袁政回神,面色平静:“一时有些目眩,无碍。”说罢,他揖了揖手,速离了去。面上状似无常,而心中却早已纷乱如麻。

“皇上……”见公西韫走进绛茗轩,兰若一惊,忙欲请安通传。公西韫却抬手制住了她:“不必通传,朕自进去。”

身后的小太监正要跟上去,李常德低声斥了退。遣下后,他亦退至了门后,垂首敛目。

公西韫走进屋内,见室中女子素衣慵髻,静静坐于桌前,目光只落在案上褓衣,冥然无声,如禅女修行。

几日的痛恙似是夺去了她周身气血,一眼望去,侧颜色白如雪,身形羸弱,态若西子。

公西韫不忍再看,闭上了双目。心中随之传来一阵灼烈的痛意,如芒刺径入,切觉侵骨。

平下痛楚,公西韫走向女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