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_56(2 / 2)

加入书签

有点像家里常吃的大头菜,但大头菜是绿色的,也没见过这种深紫色呀。

上林笑了:“紫甘蓝?”

长生摇头,捡起,在掌中把玩:“汕头人说它叫椰菜。”

“就是紫甘蓝,又叫紫椰菜,和咱们的大头菜是一个科,品种不一样而已。”她很确定,拜前世交通便利的福气,这东西并不少见。

下林抢到手里,好奇的按一按,掐一指头,闻闻,张口想啃,上林连忙制止:“别生吃。”

想想说:“交给厨房去做,牛柳炒甘蓝。”

又翻,摸了一手粘糊糊的汁液,倒出一看,竟是几颗荔枝,天长日久放坏了,汁水沾在内袋上,发出酸臭的味道。长生摸摸后脑:“果然坏了。”

李娇提醒过,他舍不得全吃光,却忘记现在是六月天,荔枝在冰箱也只能放个三五天,更何况南方三十几度的高温,又被人碰来挤去。他有些懊恼,小心翼翼保护了一路,还是不能吃了。虽然上海也有荔枝,但和广州能是一个味吗?

上林倒有些感动。逃跑还不忘给他们带南方的吃食,心意值得嘉奖。

等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看到榴莲的时候,上林忘记感动忘记感谢也忘记了生气。

她无奈了。

千里迢迢,包裹严实的,就为了这颗榴莲?

总算榴莲没坏,李长生得意:“咋样,我说给你们带好吃的,没撒谎吧!”

下林是个急性子,早等不及切开来,捏着鼻子:“哇,好臭——哥,你被人骗了,是个坏的!”

长生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胡说,这叫榴莲,闻起来臭,吃起来可香了。”

下林撇嘴,不敢认同:“我可不吃,明明就坏了,万一拉肚子可就麻烦了。”

长生硬要往他嘴里塞,下林四处闪躲。

上林望着哥俩打闹,突然就觉得,好像这样过一辈子也不错。

作者有话要说:

我绝不食言,说一周至少两次,这不就来了~~~

再坚持坚持,等过完11月4日,我就解放啦~~~

华千山的野心

人说,到上海不能不看黄浦江,到静安不能不去静安寺。

秋上林自认俗人一枚,略休息一会儿,又和华哥在房间密语片刻,兴致勃勃拽着他们出门游玩。

华子自告奋勇做导游,他的意思是先去看黄浦江,把较远的地方玩过,再回来慢慢浏览静安区的景点,然上林有自己的考量,先去了静安寺。

据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孙吴年间,不叫静安寺,后来在宋朝才改名为静安寺,沿用至今。在上海香火很是旺盛,文革时期也成了靶子典型,殿宇基本都毁了,直到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才逐步重建,香火鼎盛。

任何时期都有虔诚的信徒。庙门前人来车往,庙门处迎客僧合掌垂目,隔着殿堂可见青烟渺渺。在迎客僧的引领下走进去,正殿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虔诚拜佛,庙里花木葱茏,幽静清雅,一门之隔,天地方外。

再过十几年,却感受不到这般清幽。

上林暗忖,眼看华哥在功德录上恭敬地执笔写下她的名字,捐献功德钱八百元。

她微微皱眉,幅度虽小,正巧华哥写完要和她说话,见状一笑,轻声说:“别怕,不让你掏钱。”

他早年多犯杀戮,浑身沾满血腥,年纪愈大,愈是笃信天有天道,近几年借调到秋上林手下收心敛性,再不走偏门。接触的富商很多都信奉佛教,他跟着去了几次道场听讲,渐渐开始信佛。静安寺是上海的著名古刹,离酒店又近,他每来上海,总要过来停经诵佛,与寺中僧人也都熟悉,每次都捐献不少的香火钱。八百元,不多不少,落笔的时候本想写自己的名字,突然想起秋上林自幼聪颖,然常言道天妒英才,因此落款留了她的名字,权当祈福,积点功德。

上林默然。

她并不排斥宗教,甚或说,相比其他宗教,更倾向佛教,然……始终觉得,有个心理寄托虽好,却容易让人变得不求上进不能独立思考……

摇摇头,笑自己想的太多。

长生和下林早跑去旁处玩耍,不知下林说了什么,长生追着就要打,他尖叫,绕着杨树转圈,上林眼见僧人面露不予,吐吐舌头,忙去劝解制止。

这一天时间过得很快,开车瞎逛,上林专门指使车子往小吃店密集的地方去,三人下车就一通狂吃,吃饱再开,再吃,再开,吃的下林捧着肚子唉哟唉哟直叫。

第二天又疯了整整一天,到第三天上,长生和下林发现,秋上林和华哥神秘失踪了。

也不算神秘啦,就是早出晚归,步履匆匆,他们早上起床两人已经出门,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们还没回来,一连三五天,都见不到人影。

虽然没有姐姐在边上指手画脚限制自由,有专人陪同他们逛遍上海,下林依然觉得,别看秋上林挺烦人,可她不在身边吧,还真有点那个啥……玩的不尽兴。

秋上林各种典故拈手即来、如数家珍,不仅如此,她还能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又知道上海的各种小吃老店,钻胡同走巷子,能带他们进民居和上海本地人闲扯聊天。她不在,陪同的人只敢领着两个孩子去干净的饭店,去人员较为简单的地方,生怕有个不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