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转变战略(2 / 2)
或强攻,或智取,或劝降,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十余处高句丽军据点,缴获不少船只,控制了鸭绿水下游南岸相当长的一段区域,兵锋直指高句丽与新罗的交通枢纽——泊灼城
泊灼城虽不及白石城雄伟,但地处要衝,控扼水陆,城防亦是不弱。
薛仁贵没有贸然强攻,而是採取围点打援的策略,一面做出围攻姿態,一面分出兵力,伏击了几支从周边赶来增援的高句丽部队,削弱了泊灼城的外援。
同时,他派人將泊灼城的详细布防情况及周边地形绘成图本,快马送回白石城。
……
就在侯君集、苏定方在南线连战连捷,並著手东向打通与新罗联繫的同时,北线战场,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也在酝酿。
怀远镇唐军大营,旌旗蔽空,刀枪如林。
李靖,这位被誉为“军神”的大唐卫国公、行军大总管,虽已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鑠,目光锐利如鹰。
他坐镇中军,不动如山,却已將辽水对岸高句丽军的虚实动向摸得一清二楚。
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成、高惠真,集结了包括本部精锐及靺鞨兵在內的十五万大军,凭藉辽水天险,连营数十里,深沟高垒,企图阻止唐军北上。
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利用辽水消耗唐军锐气,待其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际,再发动反击。
然而,他们的对手是李靖。
李靖並未急於发动渡河作战。他一方面命令前锋部队在辽水西岸多立营寨,广布旗帜,日夜擂鼓吶喊,製造大军即將强渡的假象,吸引高句丽军主力注意力;
另一方面,则派遣大量精干斥候,寻找上下游可以迂迴渡河的地点,並秘密调集船只,训练水军。
同时,南线侯君集、苏定方连战连捷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李靖深知,南线的胜利极大地牵制了高句丽的兵力与注意力,尤其是白石城失守,唐军兵锋直指辽东半岛南部核心区,迫使高延寿不得不分兵防备南线,这为他北线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时机已然成熟。
这一日,李靖升帐议事,诸將肃立。他目光扫过帐下如牛进达、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一眾驍將,沉声开口:
“高延寿、高惠真,拥兵十五万,凭辽水而守,欲老我师。然其军虽眾,分属不同部落,號令不一;其將骄横,轻视我军;其卒多徵召而来,士气不固。
更兼南线侯大將军连战皆捷,已克白石,其腹背受敌,军心已摇!”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点在辽水一处河道曲折、水流相对平缓之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