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以大秦的理念塑造世界!(2 / 2)
这些国家分别是匈牙利帝国、波斯、东罗马、阿拉伯、吐蕃以及法兰克等等。尽管数量有限,但它们无疑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体系。其中,法兰克王国的使臣实际上是陪同东罗马使臣一同前来游历的,他们原本并没有计划到大秦来游历。
与此同时,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吞并了萨珊波斯并占领了泰西封。这一变化使得阿拉伯帝国与东罗马帝国直接相邻,而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异,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简直就是针锋相对的仇敌。
面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压力,东罗马帝国感到力不从心。他们连萨珊波斯帝国都难以战胜,更不用说去对抗征服了萨珊波斯的阿拉伯帝国了。就在东罗马帝国准备集结所有军队拼死一战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匈牙利帝国突然出手相助,帮助波斯人夺回了泰西封,并且成功地重建了萨珊波斯。
这一事件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已经陷入绝境,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匈牙利帝国的援助。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东罗马帝国与贝因都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在沿海地区的利益冲突不断升级,而如今,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扩张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贝因都人建立阿拉伯帝国后,愈发肆无忌惮地侵蚀着东罗马帝国所控制的产粮区,并且毫不留情地截断了东罗马的海上贸易通道。
曾经,东罗马帝国在陆上受到萨珊波斯的威胁,而海上则被阿拉伯人截断贸易,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国内竟然有大秦学者在游历!实际上,这位所谓的大秦学者正是大秦信使裴矩。
裴矩身负重任,他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大秦帝国如今已经与萨珊波斯接壤,而东罗马帝国所购买的丝绸和茶叶,其原产地正是大秦。这意味着,东罗马帝国日后若要进行贸易,完全可以直接与大秦帝国进行交易,无需再通过中间商赚差价。
裴矩不仅口才出众,能言善辩,而且还精通拉丁语。他以其卓越的沟通能力和对拉丁语的熟练掌握,成功地说服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希拉克略。东罗马皇帝对这个提议深感兴趣,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派遣使臣出使大秦帝国,以探索双方直接贸易的可能性,有点像当年汉武帝打算结盟贵霜,共同抵抗匈奴人劫掠。
东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堂兄弟一般亲密。他们不仅都信仰天主教,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给自己壮胆,东罗马帝国决定邀请法兰克王国的使臣一同前往大秦游历。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互相照应,还能共同领略东方国度的神奇之处。
在当时的西方世界,除了东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这两个主要国家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然而,这些国家要么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官僚体系,要么政权极不稳定,时常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况。此外,这些国家的国民普遍贫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大秦建立贸易往来的价值微乎其微。
由于大秦行商们通常不与这些国家的当权者接触,自然也就无法获得他们发出的邀请函。因此,这些国家的使臣团自然也不会出现在后来的外交活动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