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大秦房地产开发集团诞生!(1 / 2)
大秦帝国第一次房地产大开发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由此引发了股票的发行,大秦最早发行的战争债券为股票出售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大秦帝国一直未能开拓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人群大多为游牧民族,他们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其生活方式和习俗与汉人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还特别穷。在大秦尚未实现工业化之前,人口聚集居住的密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一旦人口数量超过数十万人,城池内的资源供应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
然而,如今的大秦已经涌现出了超过十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些城市的规模之大,光是满足居民的吃喝拉撒需求,就已经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大工程。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吧:假设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池,每人每天需要吃三餐,每餐食用八两粮食、二两肉或者半斤蔬菜。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大约要吃掉近三斤粮食。这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多,但如果将这个数字乘以一年的天数(365 天)累加,那么一个人一年就要吃掉一千零九十五斤粮食!如果是十万人的话,每年就会消耗掉百万斤粮食;而若是百万人口,这个数字更是惊人,光是每天拉的就上百吨,撒尿都能淹死人。
所有消耗集合起来,每年竟然要消耗掉将近亿斤的粮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而且,这么多人每天所产生的粪便就有上百吨之多。这些听起来虽然有些恶心,但实际上却对国家的治理水平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百万人的城市光要打扫卫生的、提供城市服务的人就要数万人。
除了粮食和粪便问题之外,还有水源、住房、出行等等一系列的难题需要解决。如果卫生条件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很容易引发瘟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爆发。到时候,聚集在一起的人口将会纷纷逃往荒山野岭,大秦的工业化进程恐怕也会因此而毁于一旦人,这是时代发展倒逼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前大秦从没有交通法规,但是自从蒸汽车开始出现后,就必须制定详细的出行规则,走路都有规定,规范人的个人行为。
所以说,大秦的房地产开发也迫在眉睫,只是目前还缺少一个合适的契机。而使馆区的建设恰好为这一契机的到来提供了可能。如今,汉人已经逐渐重拾信心,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且喜欢多管闲事。再加上报纸的出现后,人们对时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新的汉民族还展现出了非常广泛的包容性。在这个大的汉民族群体中,又划分出了不同地方、不同方言的小支系,比如秦人、河南人、山东人、粤人、楚人、川人、苗人等等。
然而,这些人都被统称为汉人,而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汉民族群体中来。这种情况导致了汉人对面子问题非常看重,有时候甚至宁愿吃亏也不愿意丢面子。
以前,大秦曾尝试进行房地产开发,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如何核算成本等问题还不够成熟。在那个时候,大秦所搞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是国有性质的,并非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将盖好的房子当作官员的福利进行配发。此外,工人的住房也大多是筒子楼这种简单的建筑形式,为的是能让工人聚在一起,方便上下班进工厂生产商品。
然而,随着大秦工业化的升级,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后有了新的追求。与此同时,民间资本对于参与工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大秦不可能开放重工业和军工领域向民间资本发展,也不可能让民间造军火,因此只能在其他方面做出调整。
最终,秦皇决定将刚刚完善起来的房地产业进行拆解出售。离石对大秦的建筑公司进行了评估,并将其拆解成无数个小股份。然后,将这些小股份面向全社会公开出售,就像当初缺钱发行战争债券一样,让天下所有的汉人都有机会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好处。
而对于这第一次的开门红生意,自然是不能亏本的。毕竟,这不仅关系到大秦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秦皇的信誉,挣不到钱那不是骗人吗,何况今时不同往日。
原本,离石计划将大秦房地产开发集团的开门红生意,稳稳地锁定在修建万国使馆区这个项目上。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件事一经登报,竟然像在平湖投石一般,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