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揭开人生最阴暗的一面!(1 / 2)
操弄人心的案子还有很多,其中在民间影响最为着名的当属大秦版的《巫蛊之祸》。
为了消除这起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离石决定采取低调处理的方式,将与之相关的《春花厌胜案》也一并掩盖过去。
春花被暂时囚禁在大光明神宫中,但这只是对外界的一种表面姿态罢了。实际上,离石并没有真正想要将巫蛊案的范围扩大。毕竟,受到当时时代侦察技术手段的种种限制,这种涉及玩弄人心阴暗面的无头案,几乎是不可能被侦破的。
人证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口头陈述,而物证则是不会说话的。比如说,人偶为何会出现在大光明神宫?究竟是何人将人偶放置在那里的呢?人偶到底是被用来诅咒还是祈福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只能依赖人们的主观解释,而这种心证式的口供根本无法形成确凿的证据。
在那个没有监控设备的时代,人证和物证都极容易被伪造,其真实性实在难以得到保证。此外,随着报纸这种低层次宣传手段的日益普及,民间资本所办的各类报纸已经大量发行,官府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变得越来越小。
尽管隐藏在内部的反对者不敢直接与大秦帝国正面对抗,但他们在背后的小动作却从未停止过。这些旧势力虽然在学习工业化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能力,但他们仍然无法完全掌控官僚阶层。
不过,通过渗透的方式渐渐混入大秦官员队伍,他们虽然力量有限,但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僚体系的运作产生影响。那些历史悠久的门阀家族,将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巨额财富转而投入到工业领域,趁着大秦工业化赚取了大量财富。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变革中,大部分门阀势力都逐渐衰落甚至消失。不过,仍有那么一两股隐藏得极深的门阀势力得以幸存下来。
这些幸存者们心怀叵测,他们不断在报纸上刊登关于《春花厌胜案》的报道,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抹黑秦始皇的形象,宣扬他的残暴和不仁,以及德行有亏,就等秦皇失去理智下大开杀戒,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这事情可就不解决了,最好能引发皇室内乱。
离石敏锐地察觉到了舆论的异常,他意识到这背后一定有黑手在操纵,也幸好离石没让厌胜牵连无睾,只死了几十人便草草结束了巫蛊案,皇室成员更是无人丧生。
面对这种情况,离石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叫停了对案件的过度渲染和无限上纲上线。不过,此时已经有数十名涉案的女官被总理衙门处决。虽然涉案人员死的不多,可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大秦好多年没有心证定人罪名,这个先例便是新儒家起的头,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离石想出了一个补救的方法——转移天下人的注意力。
离石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决定在报纸上刊登大秦皇室成员必读典藏版实录,成功地将天下人的注意力从备受关注的《春花厌胜案》上转移开来。
他巧妙地利用各种渠道和信息传播方式,引导天下人将视线转向其他性质更恶劣、更引人瞩目的恶性案件上,让天下人也了解人心险恶,明白如果没有大秦帝国镇着天下,天下将成为弱肉强食的野兽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人对《春花厌胜案》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舆论的热度也慢慢降温。原本喧嚣一时的社会舆论,开始被其他新热点新闻事件所取代。
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离石再开始他的调查行动。他深知,此时对手们可能会因为事态的平息而放松警惕,这时才是他展开深入调查的绝佳时机,“径溪石险人尽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便是人性的弱点,对方以人性的弱点对付离石,离石能想到的便是同样利用人性弱点进行反击,于是,离石开始暗中悄悄地行动起来。
他充分发挥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网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力以赴地深入挖掘与《春花厌胜案》有关的各种线索和信息。为了确保调查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他特意任命了秦皇钦差宋慈来统领盖世太保侦破此案。
↑返回顶部↑